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第五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2021年7月14-17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历史学院院领导、各学科知名专家、研究生办公室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共170多人参会。

  受疫情影响,本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在线上举行。此次夏令营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73所高校共339名优秀大学生报名。经过选拔,150多名同学脱颖而出,成为此次夏令营的营员。




  夏令营开营仪式于7月14日上午举行,历史学院副院长袁胜文教授主持。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从历史学院的历史沿革、特色与挑战、未来与可能等方面,向各位营员详实客观地介绍了南开史学的辉煌历程和发展前景。他表示南开史学是各位同学追求学术、提升能力、放飞理想的史学重镇,期待着与大家“缘聚南开”。


  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尧对学院研究生升学与就业等情况进行了说明,着重介绍了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新变化。他从奖、助、酬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南开大学的奖助体系。他欢迎各位同学到南开大学交流和学习,把南开史学作为培养自己的重要环节。

  此外,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玉娜、万桐先后就自己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学习、生活经历与各位营员做了分享与交流。

  为让各位营员深入了解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特色,感受南开大学浓厚的研究氛围,夏令营邀请了各学科的四位专家举办了四场线上学术讲座。

  7月14日下午,王先明教授以《乡土中国百年进程的历史思考》为题,将中国农村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并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王先明教授认为中国农村和农民为中国的近现代革命、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指出农业,失重不可失衡;农民,失落不可失位;农村,失范不可失序,并结合最新的三农政策展望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愿景。讲座结束后,王先明教授就近代农业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7月14日下午,王利华教授以《如何完成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为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王利华教授带领同学们思考了四组问题:什么是研究生;读研究生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如何自我培养、自我提升;新时代的研究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需要具备何种学术志向与文化情怀。王利华教授的讲座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同学们要完成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研究、创新的转变,由知而能,转识成智。王利华教授和同学们做了互动和交流,他勉励同学们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希望同学们未来成为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专门人才。

  7月15日上午,刘毅教授以《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运销》为题开展讲座。刘毅教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路线和基本概念。利用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物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两种瓷器运销的方式及其特色。唐宋以来,海上运输是中国古陶瓷外销的主要途径,对外销瓷运销方式研究多聚焦于海上丝绸之路。刘毅教授认为虽然海上运输是中国古陶瓷外销的主要途径,但陆上丝绸之路的瓷器运销同样数量可观。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讲座中提到的人首陶水注形象、丝绸之路商品贸易种类、陶瓷科技考古等方面的内容和刘毅教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7月15日下午,赵学功教授以《核武器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以美苏关系为中心》为题开展讲座,讲座围绕核武器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展开,包含核武器与冷战的起源、核武器与美国对苏政策、美苏核军备竞赛、核裁军政策四个问题。赵学功教授认为美苏在加紧进行核军备竞赛、争夺战略优势的同时,双方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核军备控制谈判,以防止核战争的发生。赵学功教授指出冷战时期的美国核外交往往不能奏效,不仅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而且也使美国屡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效果、核不扩散原则的制约作用等问题与赵学功教授进行了交流。

  7月16-17日,学院对参营学生进行了专业知识测评和能力考核。7月17日下午,夏令营结营,历史学院第五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落幕。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受疫情影响,本届夏令营依然通过线上形式举办。虽然这种“云聚会”的形式不能让大家彼此面对面交流,但是各位营员表示仍感受到了南开史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期待再相聚南开史学。

                             (历史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