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历史学是南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19年建校之初就设有历史学门。1921年,现代史学奠基人之一的梁启超来校主讲“中国历史研究法”,并有创立“东方文化研究院”的杰出构想。1923年秋,南开大学迁入八里台新址,正式成立历史系。蒋廷黻为文科主任,兼历史系主任,不久,刘崇鋐、蔡维藩先后加盟,文科内还有范文澜、李济、汤用彤、萧公权、刘节等名家执教。

1937年抗战爆发,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并入西南联大的历史系。联大历史系名家荟萃,如雷海宗、刘崇鋐、蔡维藩、姚从吾、郑天挺、向达、陈寅恪、钱穆、吴晗等等,培育了一大批史学的后起之秀。抗战胜利以后,南开历史系随校重返天津,文学院长冯文潜代理系务,聘请杨志玖、黎国彬、杨生茂、王玉哲等到系任教。

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历史系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成为名家云集的一流学术重镇,形成了“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史学传统。吴廷璆、谢国桢、辜燮高、来新夏、魏宏运、杨翼骧等先后来系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教研室外,陆续成立明清史、美国史、日本史和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室。改革开放以后,依托历史系的人才优势,南开大学成立历史研究所(1979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日本研究中心(1988年)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1993)。2000年10月,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并组建历史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史学迎来新的发展。1988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地区国别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2007年,历史学入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设三系: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社会史学会、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的秘书处设在本院。2017年,世界史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世界史学科再次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以此为契机,编制通过了以世界史为龙头、中国史和考古学为支撑和协同的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人,包括教授47人,副教授39人,讲师及师资博士后20人,博士生导师4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领军人才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4人,万人计划文科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天津市教学名师3人,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天津市“131”创新团队1个。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3人,教育部“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2人。另有20余人次担任全国性学会的正副会长。

学院始终以“做一流学术,育卓越人才”为目标,秉承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品德高尚、学识卓越、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优秀人才为己任。积极构建具备国际视野、贴近时代潮流的高水平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素养、扎实研究能力的历史学优异人才,以及胜任各类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110名左右,硕士生100余名,博士生近60名,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国内访问学者,并面向海外招收各类留学生。本科生实行大类招生,硕士生推免与考试入学并重,博士生实施招生审核制。拥有众多高端优质教学资源,有国家和天津市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中国古代后期史”“世界上古中古史”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诸子的智慧”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生态文明”(线上)“中华国学”(线上、线上线下混合)“拜占庭历史与文明”(线上)等各类国家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学概论”) ,“中国古代前期史”“中国近代史”等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历史学、世界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三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本科招生“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此外,为适用学科教学和新文科建设的需要,学院还设立了“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和“数字史学实验教学中心”。

  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中外交融、古今贯通的学科特色。中国史学科在先秦史、汉唐史、蒙元史、明清史、近现代史、政治思想史、社会史、史学史和华北地域史等领域,世界史学科在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世界上古中古史等领域,形成较大的研究优势和鲜明特色。近年来,开拓了环境史、日常生活史、医疗社会史、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乡村社会史、东亚比较史学、交通社会史和科技史等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近10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项,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35项,后期资助项目8项,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个人项目5项,承担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3项。每年出版数十部高质量学术著作,在海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十年间,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刊文40余篇,5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0项,连续五届斩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还荣获了“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勋章”“加拿大总督奖章”“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全球华人国学成就奖”“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中文著作奖”等多项海内外学术荣誉与奖励。出版了《拜占庭帝国大通史》(4卷)、《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19册)、《美洲史丛书》(17册)、《南开史学百年文存》(10卷)、《南开史学家论丛》第1-4辑(25册)、《百年南开史学名家文库》(10册)、《雷海宗文集》(6卷)、《魏宏运文集》(6卷)、《冯尔康文集》(10卷)、《刘泽华全集》(12卷)、《俞辛焞著作集》(10卷)、《张友伦文集》(5卷)等系列大型学术著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南开史学新百年征程的起点上,全体南开史学人将以立足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励精图治、固本开新,为重振南开史学的百年辉煌而不懈奋进。

(数据截至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