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利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28)


  (通讯员:刘依尘)9月21日,第28场南开史学名人讲座在历史学院237教室举行。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教授,以“利益攸关:徽商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的背后动机”为题发表演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担任主持,常建华、余新忠、张思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杨红运讲师及40余位学生参加了此场讲座。

1.jpg

作为明中叶崛起的全国最大一支地域性商帮群体,徽商在扶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方面的种种行为,历来为学界所关注。卞利教授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明清徽商踊跃捐资兴办和扶持公益慈善事业的状况,运用大量史料阐释了他们在文化教育、筑桥修路、灾荒救济、社会慈善等方面的捐助作用,这些行为以金钱推动了地域社会的进步,让徽商在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大贾之后,赢得了“贾而好儒”的赞誉。

在介绍徽商义举的同时,卞利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徽商慷慨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徽商的捐助行为,在某些层面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商业经营的手段。卞教授认为,在徽商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动机这一问题上,明清著名文人、官员和徽商之间存在相互利用的关系。徽商公益慈善行为的出现,不仅因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其背后还存在着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除此之外,徽商对家乡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捐助,体现出光宗耀祖,并争取官府和宗族的支持之意。徽商通过捐助文人会社的活动,在附庸风雅之余,也借助名人为其美化形象。当慈善事业和徽商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徽商往往也表现出与我们传统认知中不一样的形象。

2.jpg

对于徽商“贾而好儒”形象的形成,卞教授认为,由于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所有史料,多来自族谱和方志,这些族谱、方志本身又多由徽商资助印刷,故而它常有的隐恶扬善的曲笔写法,是明清徽商片面化形象的重要支撑。针对这样的现象,卞教授也表达了对鉴别区分史料问题上的看法。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卞利教授就史料利用、综合性善堂善会职能、徽商后代生存发展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参与此次讲座的张耀元同学表示,卞教授的讲座使她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明清徽商的行为,而且在认识历史的复杂性等问题上带给了自己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