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朱英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38),纵论1920年代商民与商民协会


12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1920年代的商会与商民协会”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王先明教授主持,张思、李金铮教授、贺江枫讲师以及来自各学院的6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教授从1920年代的时代背景切入,认为当时“革命”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革命”话语及其意识形态开始渗入社会大众层面并影响社会大众的观念和心态。与之对应,“反革命”成为当时政党与政派指责、攻击对手最主要的利器。“革命”与“反革命”形成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二者之间不允许存留任何灰色地带和妥协空间。商会是商人组织成立的社会团体,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朱先生指出商会在1920年代被定性为“反革命”团体,与当时国民党政治势力的崛起和国民革命的兴盛不无关联。当时国民党是想以新成立的商民协会取代旧有的商会。在推行商民运动时,初期采取的具体策略是在各地组织商民协会来抗衡商会。商民协会成立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商会存在着诸多矛盾与纠葛。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并未采取具体行动对商会进行全面整顿。各地商会依然存在并基本保留独立的民间商人社团特征,从而出现了商民协会与商会并存的新态势。对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而言,商会在某些方面也有利用的价值。多数情况下,国民党不得不以灵活方式承认商会的合法性,对商会既限制又利用。

教授认为,国民党通过《商民运动决议案》,确定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方略,似乎是政策明确、态度坚定。但在开展商民运动的过程中,国民党对待商会的政策或是左右摇摆或是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矛盾。另外,国民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国民党中央、中央商民部与部分地方党部对待商会的态度、政策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党部与政府的决策还相互抵牾,这都给商民协会与商会的关系增添许多复杂不定的因素。商民协会与商会两个团体并存,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商民协会是国民党直接组织的商人团体,拥有强大的政治势力为后盾,但成立数十年的商会早已在工商界奠定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商会与商民协会的冲突中,并非都处于下风,常常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国民党中央出于整体上的综合考虑,较多地顾及商会可以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并不积极支持取消商会的行动,甚至在多数情况下表示反对。鉴于“军政时期”结束与“训政时期”开始,应从“革命的破坏”转为“革命的建设”,国民党中央逐步调整商民运动初期对待商会的政策。1930年2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撤销商民协会组织条例,各地商民协会一律限期结束。商会与商民协会之间持续数年之久的纷争最终以商会保留、商民协会被取消而宣告结束。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朱英教授围绕商民协会与商会之间的矛盾、纠葛等问题层层深入剖析、风趣幽默的讲述,引发在场同学极大的兴趣。朱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同学们对1920年代商会与商民协会之争的复杂面相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朱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