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下午,在历史学院127会议室,韩国高丽大学考古环境研究所梁寿子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明代釉上彩瓷的时代特征”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刘毅教授主持。
梁教授全程用流利的中文进行讲演。她首先谈了陶瓷着色剂的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唐代长沙窑、唐三彩的釉彩,金代磁州窑的红绿彩,元代龙泉窑的点彩,逐渐发展到明代景德镇的成熟釉上彩装饰。
第二部分,梁教授介绍了明代釉上彩瓷的品种以及相关的明代青花料的发展。梁教授将明代釉上彩分为“单彩”、“釉上多彩”和“复合彩”三大类约八个小类,有“红绿彩”、“釉上五彩”、“青花加彩”、“色地青花”、“斗彩”等。认为明代的青花料主要有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有掺杂使用的情况。在青花起源问题上,梁教授认为“黑石号”发现的三件完整唐青花瓷盘是唐代青花的代表,但唐青花和元青花的源头却是不同的。
第三部分分析了明代釉上彩瓷盛行的原因,梁教授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帝王的积极参与。一是帝王对瓷器的痴迷,专门设立御器厂生产瓷器;二是明代尚红等因素。
第四部分是对明代各期彩瓷特征的具体分析,梁教授将明代彩瓷发展分为四期,洪武—宣德为初创期,正统—正德为中兴期,嘉靖—万历为成熟期,之后为末期。在这一部分中,梁教授结合图片资料对每个小类的釉上彩瓷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尤其注意将官窑(御器厂)瓷器和民窑瓷器进行对比分析。
从洪武红彩、宣德五彩、弘治色地青花、正德阿拉伯纹彩瓷装饰到成华斗彩、万历青花五彩,以官窑产品更具代表性,而万历三十八年以后则以民窑彩瓷为代表。但无论官窑民窑,梁教授认为,相比清代彩瓷的多种色料和繁复纹饰,明代釉上彩瓷都更具有一种简洁和单纯之美。报告结束,梁教授和同学们就彩瓷的发展传播和南方窑口的兴起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周德奖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