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教授谈20世纪初的矿业与多元政治


(通讯员:谢玉清)2017年7月13日晚,历史学院天挺阁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史研习营的第五堂史料研读课。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张侃教授为研习营营员及院内外四十多名学生讲授了“20世纪初的矿业与多元政治”。

张侃教授使用的研读材料是20世纪初年经济史的资料,想要与同学们讨论如何处理这类资料、如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议题。张侃教授首先介绍,本次的研读材料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家第二档案馆中泉州地区档案资料选编,二是盛宣怀档案资料。张教授在介绍完基本情况后,让学员们发言,争取把资料组合成一个故事,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张教授强调到,不同于古代史资料较少,近代史资料过于繁多。故,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点,若由于资料太多,把时间顺序或因果颠倒就会较为麻烦。

同学们进行了梳理后,张侃教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把史料分成了四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讨论了不同的问题。张教授强调,我们也要关注大历史之下的小历史,要关注具体的人或事。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是要研究人。因此,在一个社会阶段中,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我们要调查这些人具体的社会形态。且我们要根据人的脉络来挖掘背后的社会关系等其他内涵。

张教授首先对吴资深为何要到厦门,为何要投资矿业进行介绍。告诉同学们,要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这也是后续事件发生重要的原因与背景。第二阶段,盛宣怀介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张教授介绍到通过书信可以知道相关的某些内容。第三阶段,政府的干预,而对于这一部分,张教授主要介绍了当时福州的大家族,了解这些人际关系与圈子对于了解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益处。张教授强调说,档案中的人名是很重要的,因为其中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而这也是理解许多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接下来,张教授对于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由于这是一段经济史方面的档案,有一定的难度,故张教授对其进行较为详尽的解读。

张侃教授最后总结到,对两段史料的研读主要是想提醒大家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近代史的研究必须要做资料长编,一定要把人与事的时间关系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事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然后,张教授提倡从社会经济史、经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史以前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的,但是也要注意它的微观方面。要看得到经济往来与近代企业的复杂性,但是也要注意到人的因素,从人们的活动中来思考,尤其重要的是人际网络,这样看到会更加具体,更具有弹性,也会更生动。最后,还要把其放入大历史中去,最终形成一个多元的社会格局。只有看的细,才能看的更加详细的事件。但是,也要注意宏观背景,如社会舆论、政策等。

张侃教授在最后表示,虽然很遗憾不能和营员们一起参加结业典礼,但是第五届中国史研习营是不会解散的。营员以后有什么问题,仍然可以向他们请教,老师们也会尽心回答。也祝愿营员们在学术的道路上逐渐发展,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