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史学名人讲座(53)暨伯苓班史学系列讲座(8):李帆教授纵论“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jpg

2017年 10月31日下午,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帆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53)暨伯苓班史学系列讲座(8),在历史学院“天挺阁”为南开师生做“‘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拉克伯里学说为例”为题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主持。

李帆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清季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1844-1894)及其中国人种及文明起源于巴比伦的学说。拉克伯里生于香港,接受了中国传统高经籍教育,后担任大英博物馆馆员、伦敦大学教授,其学说认为,中国文明系巴比伦文明的派生物,黄帝、神农、仓颉等人物及百姓、中华等名词均可由巴比伦找到源头,中国文明与巴比伦文明之间,在科学、艺术、文字、文学、政治制度、宗教、历史传统与传说等诸多领域具有相似性。该学说在当时西方汉学界所获评价不高,但很快传至日本并广为流传,并为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知并传播至中国。

之后,李帆教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蒋智由、刘师培、章太炎等中国学者及陶成章、宋教仁等政治家对该学说的介绍与接受情况,并且分析了他们青睐该学说的原因。李帆教授认为,除受当时“史学革命”大潮影响外,刘师培、章太炎等国粹派知名学者之所以能够接受该学说,还有现实政治的需要和学理上的依据。从现实政治方面来说,该学说满足了甲午战争后革命派反对满族贵族专制统治、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也即“排满兴汉”的政治理想,也表达了西方列强侵略下的近代中国对“黄白种族平等的政治诉求”。而从学术方面来说,当时正值中国古典学术现代化转型之际,融入国际学术潮流是不少学者努力的目标,该学说以不同于中国固有学术的“科学”面目出现,符合了中国知识界寻求国际认同的期望。刘师培等人作为国粹派,主张“古学复兴”,但不不排斥西学,力主“会通”和“借西学证明中学”,既想守护国粹,维护民族文化特性,又深知在西风东渐的世界潮流下原封不动地固守下去无济于事,只有“借西学证明中学”才会使国粹获得相对普遍的价值而延续,而拉克伯里的这一学说尊重和信任中国古典经籍,符合国粹派“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初衷,另一方面,该学说给中国古典经籍以西方科学性的肯定意义,也认为中国制度、思想自古与西方相合,因而有利于中国国粹获得国际认同,因而得到国粹派的认同。

2.jpg

李帆教授最后指出,从政治方面考量,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将黄帝描写成西来的哥伦布式的殖民英雄,会为当时西方在东方大陆的侵略提供借口,而国粹派既保持民族特性又获国际认同的主观愿望,又因当时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无法共存,因此1907年后刘师培等人便放弃此说。这一过程,象征着一批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国际语境中寻求中国形象新定位的努力未获成功。而刘师培等倡导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并非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清末国家、民族认同,政治、学术牵缠的大问题,体现着一带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应从多重视角加以分析。

江沛教授做总结性发言,认为通过李帆教授的报告可以看出政治性因素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治史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关键所在。在座南开师生也就国粹派与学衡派、殷墟的发现与甲骨文发掘、古文经学等相关问题与李帆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