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汤勤福教授纵论金朝五礼制度


2017年11月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汤勤福先生在天廷阁做了一场题为“金朝五礼制度抉微”的学术报告,由南开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姜胜利教授主持。研究中心孙卫国教授、朱洪斌副教授及历史学院部分同学听取了报告。

汤勤福先生1.jpg

五礼即吉、嘉、宾、军、凶,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汤勤福教授的报告主要探讨金朝有无五礼制度。汤教授首先介绍了学术界研究该问题的肯定派、否定派和折衷派,并逐一分析三派所用的史料依据。随后,汤教授通过对《大金集礼》《金史·礼志》《宋史·礼志》《政和五礼新仪》等史料对比,指出:其一,金朝郊祀仪节与宋朝完全相同;其二,从《金史•礼志》所载五礼具全来看,金朝确实实行了汉制五礼制度;其三,《宋史•礼志》所列五礼礼目,金朝大多都实施过;其四,金朝君臣议礼及礼文内容常常引用秦汉唐宋礼典。因此,金朝实行的礼制,从总体上看应当是五礼制度。不过,由于元人编纂《金史》肆意删夺,《大金集礼》残缺不全,加之金朝保留某些民族特色的礼仪,因此被误以为没有实行过五礼制度。

汤勤福教授还考察了金朝的“民族”礼仪与五礼制度的关系,认为:其一,金朝特殊原因而创建的礼仪,不能认为是“民族”特色;其二,女真本民族原有的礼仪及继承其他少数民族的礼仪,确实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礼仪,但有些礼仪已经逐渐向汉制演化。在此基础上,汤教授明确指出前人以为女真人“厌弃本俗,积极汉化”导致金朝灭亡的观点是偏颇的,因为汉化与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大势,也是中华文化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会场照片.jpg

报告结束后,汤勤福教授与在座师生就民族融合问题、史料引用问题、研究方法问题和开阔思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孙卫国教授指出,汤教授的报告虽未有只言片语提及“新清史”问题,但其论点却处处针对“新清史”问题进行回应,开阔了史学研究的思路。朱洪斌副教授指出五礼制度是魏晋以来的传统,金朝实施五礼制度,是其与汉文化交融的体现,这种绵延不绝的纂修礼典的背后,体现出儒家士大夫阶层所具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激情。姜胜利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汤教授的报告史料扎实、考证缜密,分析透彻,展示了高质量史学研究的完整过程,我们可以在治史方法上汲取许多经验,提升研究水平,并欢迎汤教授在适当时机再次光临母校讲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郭玉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