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农教授做客南开伯苓班史学系列讲座


 

1011日下午,台湾中研院院士、新竹清华大学黄一农教授做客南开伯苓班史学系列讲座第23讲,在历史学院天挺阁(127室)进行了题为“E考据与文史研究的新机遇”的主题报告。报告由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主持,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60余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黄一农教授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曾在美国知名大学担任职业天文学家,后于1987年改行任职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至今。2006年当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曾获荷兰莱顿大学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教授”、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台北艺术大学关渡讲座教授等荣誉。著有《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社会天文学史十讲》等。

 

黄一农教授首先指出,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资源的电子信息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史学界的研究环境正在发生巨变。新竹清华大学资料库现在大概有120亿字左右清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可以全文检索,因此拥有并学会使用数位资料在研究中尤为重要。他从避讳学谈起,认为较之于以往研究,现在借助于数据库资料能够得到不同于官方规定的、古代民间对于避讳字的书法。以《红楼梦》己卯本为例,内中“晓”“祥”等字因避家讳缺笔形式各异,亦有缺者、有不缺者;“宁”这一繁体字中的正体和异体、缺笔和无却笔均含,因此这就需要借助数据库大量比对和统计缺笔的形式,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用典领域切入,古代诗文当中典故140万个,而这些典故现存于《佩文韵府》之中,而一般人不会将其完完全全阅读掌握。黄一农教授以曹寅赠其弟曹宣之诗中所多次出现的“卯君”一词为例,根据一档所藏捐监文书,产生了“曹寅既非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又何以称其为‘卯君’”的问题意识。通过数据库查阅大量的诗文词句,并结合人物履历,他发现了诗文之中多有“卯君”之用,而其使用的对象亦常有非卯年生者。结合曹寅与曹宣同苏轼与苏辙的字相近等现象,黄一农教授认为“卯君”已经成为一种表达兄弟之情用典方式,而并非确指所用对象为卯年出生者。

 

黄一农教授还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所提及的“暖香丸”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根据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的《红楼梦》(以程乙本为底本),暖香丸的配方系“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而何为“茯苓胆”?黄一农教授通过大量的电子文献查阅,断定此即为“茯苓脂”误写无疑;“龟,大何首乌”的句读方式亦不正确,而应为“龟大何首乌”,“龟大”为形容词,同“头胎”“人形带叶”一样,均为在合理药物配方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学加工。

 

 

讲座最后,黄一农教授指出,“E考据”是信息时代给文史研究者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巨大深刻的挑战;利用电子信息资源,不是抛弃旧有的研究方式,更非对掌握传统史料基础的否定,而是一种全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他对伯苓班学员及到场全体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鼓励大家永葆对学术的激情和恒心。同学们听完之后均感获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历史学院伯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