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在八里台校区的东方艺术大楼一楼逸夫厅,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天津史学公益大讲堂”正式开讲,第一讲由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名家阎崇年先生主讲。著名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杜家骥先生、历史学院副院长余新忠教授等参加讲座,第一期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先生主持。
江沛院长代表学院致辞并介绍开办此讲堂的旨趣。一是强调学术与社会教育间的互动关系,学术不能只在象牙塔中自我存在,而应将学术成果分享给社会,也从社会现实及发展中吸取营养,培养问题意识,努力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及市民发展需求相结合,二是介绍了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学术队伍及学科建设情况,并表示今后将努力将这一大讲堂办成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品牌,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加。
阎崇年先生以“历史研究:大视野与出精品”为题作了一场精彩报告。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成五个形态:农耕、草原、高原、森林和海洋。中国历史的研究要从全球看中国、从中国看清代历史、从历史看民族融合,从满汉关系看以东北区域为中心、由女真族营造的森林帝国。此外,只有从大视野出发,才能明了诸种文化形态的差异与不同,明了更为复杂的相互关系及内涵,才可能提高认识,这是出精品的前提。
关于如何出精品,阎先生举例指出,无论多么具有天赋,都必须用功,刻苦,百折不挠,而个人的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需要“四和”,即天和、地和、人和、己和。
作为与谈人的著名史学家冯尔康先生认为,森林帝国概念的提出,是阎崇年先生的一个创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一个讨论清史的极佳视角。此外,冯先生认为,做历史研究要重视读万卷书,但同进也要重视“走万里路”的价值,亲临历史现场的感觉,对于理解历史人物的心态及事件发生的根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历史,每一个人都有要敬天畏天的意识,要尊重自然与历史。
讲座完成后,现场的听讲人纷纷提出问题与阎先生交流。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拿出已购置的阎先生著作,请阎先生签字留念。听众对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执念学术的同时,不忘以学术成果回报社会、关注社会需求的意愿表示十分赞赏。希望能将大讲堂的工作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