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推动改革开放史学术研究发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联合举办了“改革开放史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历史学院廷黻堂举行,来自国内外多个学科的20余位学者参会讨论。历史学院青年讲师王凛然担任主持,江沛院长代表学院致辞。
参会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日本应庆义塾大学国际商学部、日本大阪学院法学科、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研讨会的主题是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阐释改革开放承上启下的意义,研讨改革开放史的学术趋势。研讨会分三场进行,分别由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文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金铮教授、《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吴志军编辑主持。
由于来自不同学科,视角各异,学者们各抒己见,研讨会中新见叠出、气氛活跃。历史学界的学者有人将1978年的改革开放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中进行分析,与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被动开放进行比较,重视两次改革开放的国际动力与历史关联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重视改革与开放的不同起点,把握改革与开放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有的学者认为应把握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思想逻辑和价值逻辑,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变与不变。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史研究应重视从思想文化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人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
其他学科与境外的学者对改革开放史的思考展示了完全不同的视野。社会学领域的学者认为,社会学对改革开放进行短周期的研究,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的重要变化是以阶级阶层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变化。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国际关系的实践中来研究改革开放中国外交的变化与发展,注重与美国、俄罗斯、英法以及印度等国的外交进行比较。一些境外学者结合自身经历,将改革开放与明治维新进行比较,从台湾和香港看大陆改革开放及其影响,提供了境外视域的改革开放史的思考。
与会学者对改革开放史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一些学者认为对改革开放进行史学研究具有必要性,由于距离较近、史料收集困难,从事改革开放时期政治史等领域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限制和困难,但是乡村史、城市史、环境史、国际关系史、移民史、企业史、高教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同时应下大力气搜集相关的民间文献以及亲历者的口述资料。
在闭幕式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对会议研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改革开放史研究需要把握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两个命题。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副所长提出,希望结合南开史学的治学传统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学术资源优势,持续合作,将改革开放史研究推向前列。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将继续举办有关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系列会议,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任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