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伦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98)


2019410日上午,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邀请,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刘季伦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98),做了题为“西方的典范:殖民与去殖民”的学术报告。江沛教授主持讲座,我院张思教授、王文隆副教授、贺江枫副教授及数十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季伦教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殖民、民族国家的代价、秩序或曰规训(西方的组织化)。刘季伦教授首先指出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建立在对殖民地的剥削之上,殖民地成为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为工业国缓解人口压力。在此基础上,刘季伦教授通过一系列与殖民活动相关事件的讲解,从人道主义的视野出发对西方工业化以来的“文明”观念进行了反思。

刘季伦教授接着对西方近代“民主”发展的历程进行考察。他通过分析英国的“高原清理”运动、“犹太人大屠杀”事件中欧洲人的参与以及二战后美国、苏联和英国共同推动的强迫移民等历史事件,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民主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是建立在打压少数民族(族群)之上。

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的理论出发,进而引入到“监控型资本主义”的理论,刘季伦教授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他分析了现代媒体对舆论的操控,大数据及量化背后对民意的操纵,指出政治制度是社会的反映,现代民主并非意味自由,而是更为细致的管理办法。

刘季伦教授还对尼采、韦伯以及福山的“末人”思想进行分析,对民主制度与“历史的终结”进行反思。刘季伦教授指出,历史没有对未来的绝对性答案,只有暂时性的答案,有待于历史学家的追寻。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就殖民对殖民地人民带来剥削的同时也带来现代性的问题,与刘季伦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刘季伦教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殖民地人民在接受与趋向“文明”过程中的自我谴责与自我和解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刘季伦教授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典范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人文的关怀,赢得了师生认可,部分同学表示聆听讲座后,思想上有了很多触动,表示会继续打寻相关论著进行学习和思考。

(任昊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