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先贤

吴廷璆(1910—2003),浙江杭州人。著名日本史学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32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史学科,专攻亚洲史和东西交通史。1936年毕业归国任山东大学讲师。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后转入地下工作,参与“民盟”和“九三学社”的组建工作。历任四川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49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校总务长、历史学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1964年创建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室。1951年当选为天津市历史学会理事长、民盟天津市委副主委。1977年当选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1980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编委兼亚洲史组主任。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历史组成员。1980年任中国日本史学会首任会长。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核心学术期刊《历史教学》总编40年之久。

吴廷璆主要研究亚洲史和东西交通史,是学术界公认的新中国亚洲史及日本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发表《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的社会性质问题》,首次提出“大化改新封建说”,使大化改新和日本历史分期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964年发表《明治维新与维新政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革命与改革的“两点论”研究明治维新,提出了“明治维新资产阶级革命说”,受到中日史学界广泛重视,对我国日本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代表性论著如主编《日本史》,专著《吴廷璆史学论集》《日本史通论》《吴廷璆文集》等。其中,《日本史》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日本通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