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论坛第三讲:著名经济学家佟家栋教授纵论中美贸易争端


       

       1010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佟家栋教授做客历史学院“博导论坛”第三讲,做了题为“中美贸易战:打还是谈?”的精彩报告。院党委书记赵桂敏教授与近百位师生参加了讲座。院长江沛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佟教授从19世纪早中期以来全球化进程中历次经济危机展开,深刻分析了200年来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在此背景下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由来及特点。他认为,在第一波经济全球化进程(1820-1913)、第二波全球化进程(1950-2008年)持续过程中,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日益成熟并形成特定的手法。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呈现出了低速缓慢恢复的特征,这使得各国经济压力大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展开后,中美两个大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围绕着中美间贸易的逆差及顺差之争成为一个常态,两国间的摩擦由来已久,是全球化进程中大国利益产生冲突的必然现象,是需要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加以解决的。然而早在奥巴马政权时,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便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损害美国利益的重要力量,开始强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引入的压制。这一政策思路在近年来逐步得到强化,体现出一种霸权主义的特征。

       2018323日,中美贸易冲突正式开始,美国宣布对中国部分输美产品进行加征25%关税的政策,并逐步从关税压制扩展至技术封锁,中国则予以反制。双方多次博弈,你来我往。直至当前,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一年半的时间内,中美双方持续进行着高级别的会谈,未来前景仍不明朗。目前,美国对华政策已由经济限制上升到了对中国的全面遏制,中国在为和平发展忍耐的同时,也须做好面临长期贸易争端、经济增长放缓、刺激国内消费市场、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寻求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

       佟教授在演讲中引用了大量权威的数据,其扎实的治学态度、客观冷静的分析,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贸易争端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同时,他的研究视野还拓展到了政治、经济、外交和全球化进程的全方位影响上,令人信服。佟教授强调,爱国才能团结,但爱国也要有理性,要从全面的视角看待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的实际价值,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处理好今天面临的重大国际争端,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