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下午三点,在南开百年华诞之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张国刚先生应邀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在历史学院119室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论中国历史的周期性危机与生机”的学术演讲。讲座由江沛院长主持,参加讲座的还有赵桂敏书记、徐泓教授、王芝芝教授、卞利教授、夏炎教授、王安泰副教授、沈琛博士,来自全校百余名本硕博同学现场学习。在讲座开始之前,江沛院长向张国刚教授颁发了“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纪念牌。
张国刚教授以“中美文明冲突”话题以及韩国记者对其采访记录开场,迅速切入主题。首先,张国刚先生在简要回顾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王朝需要解决政权合法性危机(即政的危机)与治理成效性危机(即治的危机),否则便无法维持其统治。信心与信誉的破产(教的危机)则是前两种危机的衍生品。张国刚教授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提出契约与宗教是东西方文明在较为原始的情况下,政权得以稳定的要素,他认为在生产力落后,剩余产品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竞争会导致白热化。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以强制的等级制来稳定社会秩序,而中国较早地打破了社会的固化秩序。中国对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以及政权合法性来自民意的思想,则使得中国文明较早地具有政治灵活性。相较于西方,中国的社会结构流动性更强,使得中国王朝更容易发生政治危机。但在危机发生后,政治的灵活性又使得国家能够迅速获得生机。此后,张国刚教授旁征博引,归纳了危机发生的原因,并以《史记·货殖列传》为例,讨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竞争因素与社会流动现象。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越来越具有竞争性,也越来越具有现代性。最后,张国刚教授提出,竞争是中国的危机也是中国的生机所在。
讲座结束后,徐泓教授、卞利教授认为张国刚教授的研究是对当前史学界碎片化、虚无化的拨乱反正,并号召在座的同学们古为今用,勉励同学们学习历史需要关怀大问题与现实问题。张国刚教授最后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讲座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关健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