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李国荣研究馆员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在历史学院天挺阁作了题为“走进紫禁城——明清皇宫的宫殿格局与历史典故”的学术演讲。讲座由何孝荣教授主持。
李国荣研究馆员首先以北京的历史沿革作为切入点讲述紫禁城的由来和布局,以及明清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和它左祖右社、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特点。
随后,李国荣研究馆员按照紫禁城的宫殿格局,将整个皇宫建筑分外朝、内廷、后宫等部分进行讲解。外朝部分涉及外朝的范围、作为外朝的核心区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主要用途,宫殿名称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对外朝东路的文华殿、文渊阁、箭亭、南三所和外朝西路的武英殿、内务府造办处、冰窖、隆宗门、军机处等地做了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故宫的防火装置,以及太和殿集美观与排水功能于一体的“千龙吐水”,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李国荣研究馆员介绍乾清门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线,也是清帝御门听政的场所。内廷部分讲述主体宫殿乾清宫、交泰殿的用途,并就后宫区东六宫以及乾隆帝计划禅位之后居住的宁寿宫区,包括皇极殿、乾隆花园、皇家戏院畅音阁、琉璃瓦拼接的九龙壁、内含藤萝通景画的倦勤斋和西六宫的豪华至极的储秀宫、“寡妇院”慈宁宫等做了生动讲解,图文并茂。李国荣研究馆员还提到皇宫建造的细节,皇宫门钉9X9的排列布局体现“9”作为阳数至极的哲学思想,还有作为皇宫内部巡逻哨房的堆拔。李国荣研究馆员在结尾指出紫禁城是华夏瑰宝、世界遗产,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去感受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宫殿格局。
最后,何孝荣教授进行学术总结,指出李国荣研究馆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珍贵的照片,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地给大家介绍了北京城的起源、发展,各个宫殿、陵墓的特点和用途,结合皇家的生活和皇帝的个人性格,给大家上了一节集建筑史、明清史和宫廷史为一体的课,对师生们认识紫禁城以及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何孝荣教授对李国荣研究馆员拨冗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表示欢迎,希望进一步加强历史学院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合作与交流。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彭凯翔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段维聪博士后以及本科生、研究生50余人聆听本次讲座。几位师生针对清宫廷对宦官的管理、故宫的开放情况和故宫原有地库的修建和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数字化进展等提问,李国荣研究馆员都一一作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在讲座后会见了李国荣馆长,就加强历史学院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学术合作进行了具体磋商。
(演讲人简介:李国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兼任清代宫廷史研究会秘书长,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出版《清朝十大科场案》、《帝王与佛教》、《帝王与道教》等专著15部,主持明清时期专题档案编研出版和文化开发40余项,担任28集纪录片《清宫秘档》总撰稿、12集纪录片《故宫》清宫档案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