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下午3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研究员应邀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第129讲,在历史学院海宗轩(119室)做了题为《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经验与启示》的学术演讲。江沛院长主持讲座,王先明、李金铮、王美平、毛立坤、贺江枫、郭宁、马思宇、郭循春、张岩老师及近百位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王建朗先生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大变局”进行解读,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秩序变动的重要节点,进而对抗战时期中国如何通过外交逐渐确立起大国地位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
王建朗先生首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盟国阵营的来之不易。战争初期,同一阵营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不同阵营国家之间关系密切,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坚实基础。继而,王建朗先生旁引博证地分析,在当时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抓住时机,灵活外交。以“和平不可分割”的口号为宣传理念,强调中国与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将中日战争与世界和平相联结;积极争取合作国,减少敌对国;主动跨越意识形态鸿沟,联合国际国内一切反法西斯力量。
历史研究要注意关照现实。在谈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时,王建朗先生总结出战时外交的三点启示,即注重宣传关切多方利益的理论容易 被广泛接受;处理好敌我友关系,避免四面出击;应避免意识形态、历史恩怨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障碍。他认为,从历史汲取经验,理智处理国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国际联合,才能排除万难,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建朗先生的讲座以史鉴今,极具启发性。在师生交流互动环节,李金铮、江沛教授、郭循春讲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在场学生就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因素等问题提问,王建朗先生分别做出细致回答。
最后,江沛院长代表在场师生及历史学院向王建朗先生表示了衷心感谢,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与王建朗先生交流的机会。
(博士生张吉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