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共学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01219-20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学科交叉中心、《南开史学》辑刊编辑部、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共学前沿论坛”,因疫情影响两次延期后终于召开。同时它也是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每年举办的“中国史前沿论坛”的第三届。来自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国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扬州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社科院、《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南开大学等单位的40位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金铮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教授致辞,他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凭借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强大东风,从学理构建中共学体系的一些设想与思路,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看作是理解20-21世纪乃至于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要素,将其上升至一个更高的科学层次上加以深刻理解。他希望与会专家对会议联合主办单位的南开大学中外文明学科交叉中心和《南开史学》辑刊予以支持和关注。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主题发言环节。七场报告依次进行,李学智、江沛、李金铮等近30余位报告人先后就《中共学内涵与中国近现代史视域——关于建立中共学的若干认识》、《转型与塑型——19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启示》、《扎根华北乡土:中共党史研究的“南开”传统》等题目进行了报告。中共学可否成立?其学科的边界、内涵、对象、概念、话语体系等,都引发了与会的热烈讨论。

王先明教授有关“地主”概念演变与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关系的报告,常利兵教授有关毛泽东《实践论的问题史》的发言、宋弘有关山东八路军小部队的分析、张海荣有关冀北乡村“账外账”的检视、徐有威教授与张杨讲师两篇有关三线建设的论文、曹佐燕有关新中国初期救灾工作的考察等都极富启发性,频频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部分专家学者就“中共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王先明才教授就如何理解中共学急需建立的学术与现实价值进行了分析,张海荣指出应注意“中共学”与“海外中共学”的区别;李军全强调 “中共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中共党史研究》编辑吴志军对“中共学”的创建给予肯定的同时,就“中共学”的发展提出了四点重要建议等。

会议闭幕式由马思宇老师主持,江沛教授作总结。马老师向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指出这次论坛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深化了其对“中共学”的了解和认知。江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研究的深入需要借助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希望今后的会议能吸纳更多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中共学”能在交叉学科的研究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本次论坛汇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部分专家,不仅探讨了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着力方向,还分析了建立中共学的方法与路径,为今后的党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想法。

         (博士生张吉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