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郑州大学副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张倩红教授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带来题为“纳粹大屠杀及战后德国社会的反思”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见民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教授李凡评议,吸引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
张教授首先通过一系列照片和数据,对纳粹大屠杀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她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三方面分析了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原因,并梳理了希特勒从颁布反犹太法到对犹太人实行“最后解决”政策的三个阶段。
随后,张教授重点从德国知识界、德国政界和犹太社会的角度,谈论战后德国对纳粹大屠杀的反思。她指出,尽管在战后初期的德国,多数人对纳粹暴行采取了“心照不宣的沉默”,但德国学术界逐渐冲破大屠杀话题的禁忌,开始还原大屠杀的原貌,探究灾难发生的内在根源,推动该罪行的公开化。张教授接着通过从勃兰特到默克尔等德国领导人的活动,来说明德国政界对大屠杀的醒悟与谢罪。她还以以色列与德国政府达成《德国赔款协定》、以色列议会设立“纳粹屠犹与英雄主义纪念日”、“艾希曼审判”、西蒙·维森塔尔追捕纳粹战犯的行动为例,展现犹太社会对德国反省大屠杀罪行的过程起到的外在推力。
最后,张教授讲述了国际组织对大屠杀记忆的传承。她强调,大屠杀是典型的“记忆创伤性遗产”。在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大屠杀记忆已经成为一种能够跨越国界、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联合起来的世界性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记忆遗产,提醒世界牢记大屠杀的教训,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抵制对大屠杀记忆的滥用。
张教授的讲座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意味深长。本场讲座最终在张教授与广大师生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
(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生吴昱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