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四十载——王晓欣、闫爱民教授荣退座谈会” 隆重举行


20211110下午两点,“教学相长四十载——王晓欣、闫爱民教授荣退座谈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隆重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黄家友、院长余新忠、副院长夏炎和朱彦民、刘晓、刘尊志、薛磊、李晶、毛立坤、马晓林、赵庆淼、方万鹏、李宇齐、秦丽、沈琛、曹杰等老师与众多学生出席此次座谈会,部分校内外师生线上参与。

座谈会由夏炎主持,他对两位功勋老师在我院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和致谢,并介绍本次座谈会的缘起与程序。

  黄家友书记、余新忠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两位老师颁发了荣退纪念牌,并赠送鲜花。

  黄家友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向两位老师致敬,对两位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以一首诗表彰两位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三尺讲台日月长,书声琅琅亦绕梁,桃李不言自成蹊,传道受业满庭芳。”他进一步指出,在愈加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今天,教师更要以“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作为使命和担当,号召全院中青年教师向两位优秀教师学习,勉励史院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在社会上形成引领作用。



  余新忠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数十年,为我们培养了一代代的青年才俊,堪称我院教师的楷模。其谦谦君子之风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无私投入,深深地影响到历史学院的每一个人。他指出这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首次举办的教师荣退座谈会,以后这一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形成惯例。他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这一活动的意义。第一,学院借此机会对荣退的教师进行表彰、感谢、致敬;第二,为荣退老师提供自我总结的平台,希望将他们的经验和心声传达给学院;第三,希望中青年教师和史院学子们能够传承老一辈先生的教学科研心得和精神文化,发扬南开史学的优良传统和风气,“做一流学问,育卓越人才”。最后祝愿两位老师身体健康,希望他们在荣退之后仍然为学院的建设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随后闫爱民、王晓欣老师交替发言,两位老师对组织此次活动的学院领导以及出席的学院师生表示感谢。他们共同回顾了四十多年来的求学与工作历程,忆及历史学院老一辈先生对他们的深刻影响,并向在场学子分享自己的治学心得。

  闫爱民老师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他不仅感受到了退休荣誉感,还有初次在南开大学授课时的紧张感。他回忆起杨志玖、冯尔康诸位先生授课时的场景,自己正是受了老一辈先生的感召才投入到史学研究当中,并将他们对于教学的认真负责态度传承下来。关于治学的心得,闫爱民老师提倡求学时精读一部史料,如杨志玖先生精读《元史》,王玉哲先生精读《段注说文解字》,冯尔康先生精读《明史》。在抄录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小问题,从小札记做成小文章,再做大文章。另外,对于经典论著的精读甚至抄录也是非常受益的,用笔读的方法可以更好的领略名家的研究方法。最后寄语同学们珍惜在南开的学习时光。


  王晓欣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不舍之情,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他回忆起郑天挺、杨志玖先生传承下来的“重史料、重实证、求真、求新”的学风,这一学风一直浸润到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可以说此生无憾。教学相长,学生们也给了自己很多的启发和促进。关于治学的心得,他分享了三点:一是学生要自由的去探索研究的方向和兴趣,自己琢磨出来的选题才最符合自己的兴趣与积累;二是要注意求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入门时要从小问题着手,通过在小问题上的创新建立自己的学术风格与信心;三是研究具体问题时要注重史料、版本等基础问题,同时要有学术敏锐度和观察力,才能够在大量的资料中找出创新点。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青出于蓝。

随后,在场的朱彦民、薛磊、马晓林、李晶、李宇齐、沈琛、毛立坤、刘晓、方万鹏、秦丽、曹杰诸位老师以及3位同学陆续发言,追忆两位老师在教学或交往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向两位老师表达感谢与敬意,在学品与人品上以两位老师为榜样,并祝愿两位老师退休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座谈会于四点半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