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前进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


  202248日晚,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毅生书院共同主办的“南开史学名人讲座系”第138讲在线上开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汪前进教授发表了题为《天圆地方 天下之中 混一疆理 以我为本——中国古代舆图与观念的考察》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主持,共吸引校内外近500名师生参与。

  讲座开始前,余新忠教授首先鼓励大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应对疫情带来的艰困,并着重介绍了汪教授具有地理学史和科技史双重学术背景,表示这场讲座不仅有助拓展南开学子的历史地理学知识,更与南开正在兴建的科技史学科相得益彰。

  讲座伊始,汪教授指出,地图不仅是地理学和科技史研究的对象,也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它既是科技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尽管自己侧重地图绘制方法等技术史领域的研究,但希望能够由“内史”拓展至“外史”,通过地图学为历史研究带来新思考。

  从舆图与观念的视角出发,讨论了四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的问题。第一部分围绕“天圆地方”观念展开。汪教授提出,基于天圆地方的正统大地观,中国古地图(如《禹迹图》《华夷图》)都是方形而非圆形。方形地图的起源有井田、棋盘、洛书九宫图等假说,“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则与《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式盘及祭祀建筑圜丘方泽有关。西方古地图中的天地皆为圆形。汪教授认为,经过南北朝、唐代、元朝和明末四个阶段的传播,西方地圆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制图术,但一直没有占据正统地位,而且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也阻止了地图绘制引进星图业已发明的圆形画法。

  第二部分讨论“天下之中”问题。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人希望中文地图将中国绘制到世界中心的想法颇有微词,认为这是中国人夜郎自大又愚昧落后的表现。对此汪教授指出,事实上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不但在观念上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中心,而且在马达巴的马赛克地图、T-O地图、贝亚图斯世界地图、埃布斯托夫地图、伊斯兰人《世界地图》、印度佛教《南瞻部洲万国掌菓之图》、朝鲜《天下图》等不同文明的地图中,皆明确画出了特定的中心。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根本谈不上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利玛窦等之所以有微词,是民族优越感作祟,当今学者仍“弘扬”此说实是欠缺历史知识的表现。

  第三部分讨论“混一”概念及其与“一统”“统一”的关系。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混一”元代始用,不仅具有“统一”之意,而且含有“开国”和“创立”之意,主要用于太祖、世祖和成宗。“混一”也用于明太祖朱元璋,李氏朝鲜也认同“混一”的含义。同时,明代也使用“一统”概念,并逐步取代了“混一”。汪教授提出,明清时期带有“一统”字眼的全国地图,除了具有表现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功能外,还隐含着歌颂皇帝功绩的意图。

  最后一部分讨论了经度起算点问题。清代绘制地图,或以北京古观象台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或以故宫中轴线为本初子午线。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虚荣心,凸显了帝国心态。对此,汪教授指出,欧洲历史上曾有四种经度起算模式,分别以福岛、青山岛、巴黎天文台、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为经度起算点。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后,才统一以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但仍有部分国家坚持使用自己的经度起算点。汪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以本土地标为经度起算点,在测绘地图的技术操作上比采用所谓统一标准更方便,而其中的政治、社会意涵则存疑。

  报告结束后,余新忠教授结合自身阅读地方志舆图的经历对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认为汪教授讲座极具启发性,地图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学术富矿。讲座最后,汪教授就听众提问作了精彩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何建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