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华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


2022924日晚,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邀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韩国研究中心前主任石源华先生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144场,作题为《在中国大革命洪流中的韩国(朝鲜)志士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以线上方式进行,由南开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孙卫国教授主持,校内外逾二百位专家学者与硕博士研究生与会。

 


 

讲座伊始,石先生向南开大学的邀请表达谢意。他首先从讲座的标题出发,对朝鲜、韩国、高丽、朝鲜族诸概念进行辨析,简要地回溯了这些概念从19世纪末期至中韩建交前后的流变情况。他指出,对朝鲜半岛的相关称谓,是横亘在我国学者面前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建议学界同仁审慎甄选、使用相关概念。

由于政治原因,以往对在华韩国(朝鲜)革命者和独立运动人士的情况,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朝鲜、韩国都有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中韩建交以后,对立情况趋于缓和,这为客观研究提供了可能。石先生认为,在中国大革命的历史洪流当中,有来自韩国(朝鲜)的三股互不统辖的政治势力活跃其间。

第一股势力是朝鲜独立同盟。该同盟于19427月由朝鲜青年联合会扩大而来,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支持、帮助和指导的,战斗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力量。这支力量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新四军的特工部领导,其主要工作包括配合特工部教育与感化日军俘虏、进行抗日宣传、鼓动日军投诚等等。该同盟的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的的老红军、老革命,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部分人从东北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学成后回到延安,代表人物是八路军炮兵创始人(金)武亭(1904-1952);其二是从国统区转移到敌后根据地的朝鲜义勇队的将士和朝鲜独立运动的义士,这部分人既包括金元凤(金若山,1898-1958)领导的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成员,也包括从上海去的文艺界人士、进步青年;其三是来自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的投诚、俘虏的朝鲜裔日军和奔向抗日根据地的韩籍侨民与青年学生。石源华先生指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他称之为朝鲜反日独立运动“三位一体”的机制,即政治团体朝鲜独立同盟、军事组织朝鲜义勇军(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扩编而来)和学校组织朝鲜革命军政学校,且三类组织的分盟、支队、分校几乎遍布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韩籍革命者与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全方位地参与了根据地的建设,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不断壮大。朝鲜独立同盟、朝鲜义勇军也参与到抗战后期的向东北挺进作战和中国的解放战争,也在其后的朝鲜建国以及朝鲜战争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股势力是活跃于中国东北抗联队伍中的朝鲜革命者。抗联队伍中朝鲜人的比例非常高,有些地方甚至是以朝鲜人为主,这与朝鲜共产党早期在中国东北开展革命活动不无关系。朝鲜共产党解散后,在中国东北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融为一个统一的战斗群体,他们与中国革命者一起建立了一大批反日游击队,1936年这些抗日武装又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有组织地开展反日游击斗争。1940年,抗联转入苏联境内,19427月,苏联将抗联改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周保中(1902-1964)为教导旅长,崔庸健(1900-1976)为旅党委书记,金日成(1912-1994)等四人为教导营长。这支力量一直为中共所领导,直至苏军对日宣战、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人员一分为二,中国革命者随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各大城市,配合苏联红军接受日本投降;朝鲜籍革命者随苏联红军进入朝鲜,成为朝鲜建国的直接、主要力量,核心是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

第三股势力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韩国爆发“三一运动”,推动了在韩国国内、中国上海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出现了六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而六个政府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组阁原则以及推荐人选都相近或相似,所以在9月份,临时政府实现了统一,设立在中国上海,并成立了议政院,且驻留上海长达13年。该临时政府是在1919年“三一运动”基础上创建的反日复国的领导中心,应该对其给予较高评价,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发展存在三重意义。其一,从民族主义角度来看,它是韩国反日独立运动的体现、旗帜和象征,尽管这个临时政府到人少的时候就剩下几个人,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发展起来了;其二,从民主主义角度来看,它反映了韩国人民摆脱封建统治和建立新型社会的期待、选择和试验,该临时政府尽管由当时的各党各派组成,也包括韩国的君主派,但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没有让保王派、复辟派占据主导地位,始终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其三,从反对殖民主义的角度来看,该临时政府是反对和颠覆国际殖民主义的开路先锋,开启了在东方消灭列强殖民主义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典范和奠基的作用。

石先生认为,临时政府之所以设立在上海,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城市,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更大。他系统总结了临时政府早期活动,共计十个方面:(一)向巴黎和会提交独立复国的**书,要求取消《日韩合并条约》,恢复韩国独立;(二)派遣代表赴俄罗斯活动,获取列宁的资金支持,而且同苏俄政府签订“同盟密约”,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的历次代表会议,争取苏俄新政府的支持;(三)成立巴黎委员会,以俄国社会党的名义参加第二国际的活动,第二国际通过了一个承认韩国独立的决议;(四)**美国国会远东访华团,向华盛顿会议提交了“韩国独立**书”;(五)派遣代表到广州活动,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护法军政府互相承认,争取南方护法军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得到护法军政府支援韩国独立的具体约定;(六)成立了军务部,创办了干部训练学校,领导推动了在中国东北等地的武装反日斗争和抗日义旅活动;(七)创办各种刊物,举行集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日宣传活动;(八)开办各种学校或把韩人子女送到包括中国军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受训,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九)实现联通制,加强与国内人民的联系,统一领导国内外的反日斗争;(十)主张开展以暗杀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手段,去除日酋和韩奸,影响最大的事件为韩国义士尹奉吉(1908-1932)付诸实施的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石先生指出,这一爆炸案的发生,促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的直接联系和对韩籍革命者的援助。抗战时期,临时政府也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致电美、英、中、苏四国元首,要求承认临时政府,批准韩国以第27个参战国的身份加入对日作战,并且拟制军事计划,制定国内挺进军的编制表,准备在适当时机打回韩国,但在挺进军待命之时,战争已经结束。

最后,石先生对既往研究做出了总结。指出三十年来,在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的研究方面,有一些创新的观点,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首先,努力突破了西方中心论,正确地定位韩国独立复国运动在世界史、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论述韩国独立运动,既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殖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织部分,更是世界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中韩共同抗战,具有五点意义:第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罪恶图谋,开创了战后亚洲长期的和平局面;第二,谱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壮丽篇章,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瓦解了列强在中国周边构筑的殖民统治体系,促使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有利于两国的重要变化;第四,改变了战前国际体系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形成以联合为主体的战后国际秩序,起了无可取代的作用;第五,展现了韩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友谊,奠定了中韩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基础。石先生进一步强调,韩国独立运动史的研究,是中韩两国关系改善的一个史学方面的基础,是政治的重要推动因素。

其次,努力突破半岛学者互相对立的各类研究框架,全面客观地反映韩国独立运动在中国的三大势力开展反日复国斗争的全貌,客观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的政治力量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援助,也推动了韩国(朝鲜)学者开展对此前互相排斥的革命者的研究,相较而言,对韩国学者的触动更大,如对金日成看法的转变,对中国敌后根据地大量韩国革命者的观感的变化。近来的相关宣传纪念活动的开展,就有力地反映了这一点。

再次,针对中韩之间发生的若干历史问题的争议、两国国民间出现的文化冲突,强调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中韩两国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经历,以及用鲜血凝结成的战斗情谊,将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历史资源和现实政治动力。

最后,既有的成果,就是综合收集和运用各方面的资料来开展研究。具体包括韩方编撰出版的重要资料集,中方大陆与台湾地区编纂的相关报刊资料、档案资料,中韩学者重要的研究性著作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解密档案的整理与利用等等。同时,石先生也发出呼吁,希望更多同仁关注并投入到中国和韩国独立运动的关系的研究当中,这是民国外交史研究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一个专题的研究,还有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亟待发掘。

孙卫国教授指出石先生演讲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将三股势力的流变、消长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为我们理清了近代中韩关系与韩国独立运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明了未来需要努力探索的研究方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也传授了石先生三十年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研究的心得,实在是一场“学术盛宴”,也让我们见识到前辈学者的“真功夫”。石先生的研究,切实地提出了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研究的“中国方案”,并引起朝韩乃至欧美日学者的关注,这是增强中国学者国际话语权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努力学习,见贤思齐!

最后,石源华先生逐一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包括朝鲜族概念的源起、中朝韩重视日本侵略殖民历史的因由、韩国独立运动各派活动家的思想流变的探索途径、韩国基督教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扮演的角色、韩国基督教和大教与韩国独立运动的关系、在华韩国独立运动人士史料的发掘整理的整体情况、如何看待民族主义与韩国独立运动的关系等等。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吴东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