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津日报》刊发《如何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2022年1月16日第12版),报道南开大学在继承与弘扬冷门绝学相关学科方面的新进展。其中重点报道了我院青年教师马子木副教授于202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立项的“《清太祖实录》满蒙汉文本对勘整理与研究”,报道指出:该项目将系统搜集、整理《清太祖实录》存世的近30种满文、蒙古文、汉文版本,既为学界提供《清太祖实录》的多语文对勘校注本,也旨在揭示清朝开国史的典范叙事是如何在清初百年的反复改写中被逐步塑造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冷门绝学相关学科较为小众,研究群体小、学术门槛高、成果产出慢,需要研究者长期积累,具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发扬古典学术、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还具有赓续文化血脉、树立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2018年起,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亟需抢救的冷门绝学,并对有关学科领域予以倾斜,鼓励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
“固本开新”是南开史学一以贯之的特色。近年来,学院除了在医疗社会史、生态环境史等新兴研究领域引领新思潮、新方法外,也大力支持断代史、国别史等传统基础领域的发展。借助于我院在中国思想史、元史、清史、区域国别史等领域深厚的学术积淀,2018年至2021年,我院先后有“希腊通史(从爱琴文明至今)”(武鹏主持)、“‘测天术’视野下的干支符号研究”(李宪堂主持)、“13-14世纪欧洲文献中的蒙元史料译注与研究”(马晓林主持)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以项目为依托,我院在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敦煌学、民族语言文字与历史等方向产出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功力扎实的年轻学人,为冷门绝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