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共赢——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推进历史学研究座谈会成功召开


105日,为增进科研院所与高校间合作交流、促进历史学科发展,合作与共赢——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推进历史学研究座谈会在津南校区业务东楼101会议室召开。会议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所院校机构的约30位负责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教授担任主持。

下午15时,会议如期举行。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先后致辞。

梁琪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他说,历史学科是南开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优势突出,百年来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史学重镇。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在深化史学改革、推动学术创新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南开史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社科院以及各科研院所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以此座谈会为契机,期待科研院所与高校就共同推进历史学研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中国历史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路育松高度赞扬南开史学的办学成果。她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始终秉持着“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院训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史学人才,为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新时代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与共赢是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院校合作,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和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也需要整合全国各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研究力量,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史学智慧。

  余新忠回顾了会议筹办的契机,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提出希望借百年院庆的难得机会,加强与各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与会嘉宾围绕院校合作与历史学科建设的主题展开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先后发表意见。

卜宪群指出,古代史研究所与南开史学有悠久的合作历史,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向来值得思考,今天的历史学具体研究中,一些史学基本概念如王朝”“帝国等,其内涵与范围的界定,仍有继续辨析和讨论的必要。

夏春涛表示,新时代的历史研究需要院校加强合作。今天的历史学发展,传统经学、小学等旧的史学基础有所衰落,史学理论也有欠缺。在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三大体系建设中,科研院所与高校合作有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程。

杨艳秋回忆了在南开园的求学时光。她说,南开史学中外交融、古今贯通的学科特色与历史理论研究有共通之处。当今的中国历史学需应对来自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筑的挑战,院校合作当迎难而上。新时代是历史学大有可为的时代,应重视学术的继承性与理论的原创性,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并凸显中国史学的世界价值。历史理论研究所愿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加强合作,共同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筑做贡献。

罗文东对南开史学创建百年表示祝贺。他说,与中国史、考古学相比,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相对薄弱,且面临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南开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历史悠久、继承连贯,拥有跨学科发展优势。加强院校间合作交流,对中国世界史的跨学科发展、区域国别史建设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

李正华指出,当代中国研究所团结全国研究国史的青年学者,举办了青年国史论坛、国史大讲堂等学术活动。国史本质上还是历史学,建议南开史学加强研究力量。有关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加强院校合作。

关晓武提出目前学界仍缺少资料数据共享平台,倡议建立科研成果集成化共享平台,以期对科技史和历史学科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史学人才培养方面,需在前贤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培育历史学后备力量。

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黄洋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朱浒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书记阿风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参与了讨论,对史学研究、数据库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院校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柏春教授感谢南开大学对科技史研究的支持,希望在科技史研究与人才引进培育方面与各院校增加交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陈志强、王先明、常建华、王利华、李金铮、赵学功、刘岳兵、陈絜、付成双出席了会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袁胜文教授做了会议总结。袁胜文感谢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对会上所提出的问题、建议等表示肯定和致谢。希望各科研院所能够继续指导和支持南开史学的工作,增进院校合作交流。

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为中国院校合作与历史学科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