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学院推荐和多轮校级评选,2024年度研究生“南开十杰”名单正式出炉,我院2022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袁凯旋荣获本年度“南开十杰”荣誉称号。
袁凯旋,2022级中国史(中国近代史方向)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先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特别是近代天津城市社会经济史。曾参与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作论文报告。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公能奖学金、“南开大学研究生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目前已在历史学权威杂志《近代史研究》和核心刊物《中国农史》《城市史研究》《江汉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春风化雨育独立
袁凯旋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感到迷茫与挣扎。硕士阶段,他深陷于学术焦虑之中,为选题问题感到焦急而不安,于是主动寻求导师的帮助,而王先明教授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学术的事情不能急”,老师示意他要静下心来慢慢沉淀,并鼓励他多看书和资料,多去资料室读大部头的史料,乃至去蹲档案馆,以此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于是他静下心来阅读资料,并发现了选题,但仍心存余虑,而老师给出“甚好!”的反馈之时,他感到了莫大的鼓舞,也树立起了把这个题目做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最终,他的硕士论文《战后天津民食问题研究(1945—1949)》被评为“2022年南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说:“很幸运能遇到一个一直敦促、鼓励并引导我前进的导师。”
博士入学以来,袁凯旋继续在近代天津城市社会经济史领域深耕,但他的投稿屡屡受挫,导师除了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之外,还提醒他:“撰写小论文不能就事论事,要在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寻找‘真命题’,并尝试与前人对话;要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点,适当放大视野,尝试寻找材料背后体现的‘问题’与‘本质’;文章的遣词造句要参照权威刊物相关文章仔细体悟打磨,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精炼的思想。”袁凯旋认为,正是在老师春风化雨式的教导之中,他的研究与写作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袁凯旋于本学年在《近代史研究》发表了《抗战胜利后华北国统区的粮食问题与城市危局——以天津为中心》;在《中国农史》发表《抗战胜利后天津的粮食供给困境与政府因应(1945—1947)》等文章;在《城市史研究》上发表《抗战胜利后天津摊贩治理述论(1945—1946)》一文,均受到学界一定的关注。袁凯旋今年成果的发表得益于这几年来起早贪黑、频繁往来于市区与津南之间的辛苦,和在天津市档案馆“坐下来”阅档的积累。他说:“学术研究非一日之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定要找准目标,做好计划,适时调整,按部就班地沉下心去做。沉下心来做总会有所收获,我想这就是‘学术的事情不能急’的意思所在。
“我想,在治学过程中首先一定要学会独立。‘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虽然比较难做到,但是我们还是要有这个追求,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要积极跟老师交流并寻求指导,老师往往会指出关键性问题,而这可能恰恰就是我们的突破点。但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办法去思考、去体悟、去行动,主动想办法去突破老师指出的问题和目前自身的局限。”袁凯旋认为,论文写作要在主动交流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不断培养自身独立选题、独立搜集资料、独立谋篇布局、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研精覃思拓视野
在读书方面,袁凯旋建议除了要读跟研究方向有关的专业书籍,也要多读理论原典和跨学科著作,注重多学科交叉,这也是 “南开史学”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史理论、经济史理论等,他认为这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思维,能够使我们的视野更具宏观性。
他用一个例子生动阐释了注重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论断。但是,在马恩那个时代,当有人在理解唯物史观上过分看重经济方面,甚至将其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时,恩格斯却反驳道,‘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强调历史发展是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是一种必然性的东西,塑造了我们创造历史的特定前提与条件,此外,还需要其他偶然性的前提与条件与之配合,共同推动历史发展。”
此外,还需重视期刊阅读,尤其是对权威期刊的精读。一方面,阅读期刊能让我们了解学术前沿,了解当下史学的前沿方向;另一方面,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除了广博的阅读以外,袁凯旋还积极投身于学术交流活动,从中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在校内,他多次组织与主持研究生学术沙龙;在校外,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研讨会及学术论坛,如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由中国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史全国青年高峰论坛”,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南昌大学主办的“世界、国家与区域——第九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袁凯旋潜心学术、力学笃行,积极践行南开的“公能”精神,将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致力于发挥历史学对现实社会的“资鉴”功能,充分展现了“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史学精神。
学长寄语
科研过程是既令人兴奋又令人乏累的。人不可能总保持激昂的工作状态,研究生的压力与焦虑也无处不在。心有烦忧之时不妨多联系家人、朋友倾诉,或者找两三好友小聚,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电影或综艺节目观看。适当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也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
现在的各种环境容易施加给人以较大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各自的成长道路,切忌跟别人比较,比较往往是焦虑的来源。在更多时候,治学其实是和自己切磋的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关注自身的发展,努力使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进步的可能就不是一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