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梁茂信:《“安防”视阈下美国对当代中国留学生政策的调整》


 13日,南开史学名人讲座第194期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开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梁茂信教授为历史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安防’视阈下美国对当代中国留学生政策的调整”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副院长付成双教授主持,俞金尧教授罗宣副教授、邢承吉副教授、滕凯炜副教授孙一笑助理研究员及数十名历史学院学生参加。

会议伊始,梁茂信教授结合时代背景与个人体悟阐释了自己对当代中国留学生问题的思考,并就“安防”概念作出解释。梁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留学生问题具有复杂性,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需要从中美关系与移民研究的双重领域进行思考。尤其是从美国移民研究的角度思考时,需要注意美国移民政策具有保护国家安全的作用,即移民政策本身也是美国国家安全防护的“防火墙”之一。因此,梁教授将“安防”概念引入当代中国留学生问题研究中,并从这一视角就美国对当代中国留学生政策的调整展开研究。

梁教授首先就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的转变过程进行了介绍。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拉开中美人文交流的序幕,自此开启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的新阶段。此后,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中国留学生也经历了美国社会态度的数次转变。1978年至1997年期间,美国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相对友好,对中国留学生总体持欢迎态度。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特别是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欣赏一方面源于美国主流社会希望通过教育中国学生进而向其传递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另外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国留学生多为知识精英,他们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术素养也赢得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但同时美国社会仍旧怀疑中国留学生会对美国国家情报安全带来威胁,并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前美国华裔核武科学家李文和便因被怀疑窃取美国核武器机密技术并透露给中国而遭到起诉,然而经过数年调查,关于李文和的指控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被全部撤销。1998年至2016年期间,美国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从初期的怀疑调查转向了更为严重的跟踪提防。从2016年开始,美国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更加恶化,赴美留学生在签证等问题上受到更严格的限制。特朗普政府不仅延续并强化了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进行严密监控的措施,还开动政治宣传机器,营造科技排华政策,试图建构“全社会应对”的科技排华网络。

随后,梁教授就美国社会对中国留学生态度的转变原因作出了解释。梁教授认为美国社会的态度转变根源在于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危机想象。美国对中国留学人员的政策调整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各个方面的崛起并行不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在对美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和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上,也在于中国科技、外交和军事等综合实力的提升,而这些无疑引起了美国的危机感。而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也使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态度更加严峻。同时,中国近年来在科技研发领域的崛起、研发人才数量的增多以及研发投资金额占比的扩大等都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危机感。

接下来,梁教授从“安防”视角出发,对美国移民政策中的“安防”政策与传统进行了更为详细地介绍。梁教授认为,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的相关研究需要纳入美国移民史视角下观察。虽然留学生与移民是两个概念,但由于留学生可以申请调整身份转为永久移民,因而留学生也可以被纳入移民体系考虑。而思考美国移民政策时,需要意识到移民政策具有安全防护功能,即美国移民政策不纯粹是为满足美国社会发展需要这一单一目标,也兼有保护美国社会安全性的重要功能。美国移民政策具有的安全防护功能不仅在于保护美国国内社会安全,也在于保护美国文化同质性、民族认同、军事安全以及边界安全等方面。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尤为严苛,在留学生签证获取等方面的限制十分严格。经过长期的政策限制与政府宣传,美国民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关注的确更加强烈。与此同时,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赴美留学国际学生数量的减少,也导致美国高校收入的下降,这一现象在财政重度依赖海外留学生的高校中尤其严重。对于特朗普政府的排斥性政策,美国国内有质疑声认为, 对中国留学生过于严格的限制与排斥行为不仅对美国高新科技发展并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人才缺失与创新性成果的下降。

最后,梁教授总结道,美国对华留学人员政策调整既是中美关系发展特别是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美国移民史上“安防”政策的延续,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留学生各种限制性措施,也是当代美国几次移民法改革失败后对外来移民进行整体限制政策中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定性美国孤立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思潮在新时期的表现。在当今和未来较长的时间里,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留学人员仍旧会面对诸多挑战。

付成双教授总结道,梁教授的研究不仅是对美国移民史研究的一贯传承,也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尤其对历史研究者应如何将历史学研究与国家现实需要相结合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俞金尧教授同样认为梁教授的研究兼具学术与现实意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识。俞教授指出,历史研究虽然在研究时段上与现实有距离,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思考等方面需要从现实出发。俞教授就全球化研究视角进行提问,即美国在留学生与移民政策中体现的“安防”属性是否也是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间矛盾的一种体现。梁教授认为,历史研究对于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间的矛盾,以及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根源有重要意义,在采用全球化研究视角的同时也需坚决捍卫民族国家主权。

邢承吉副教授认为梁教授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启发意义,她结合个人留学经历,就留学史、移民史和科技史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建立三者间的对话等问题发问。梁教授回答,留学、移民、科技等问题是表征问题,其背后是中美综合国力的深刻博弈,在研究时应尤其关注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随后,与会师生同梁教授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在热烈的氛围中,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