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钱乘旦:文明的生成、发展及运行机制


3月28日下午,首届南开史学“雷海宗讲座”第三讲在历史学院天挺阁(127室)举行。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先生继续担任主讲嘉宾,主题为“文明的生成、发展及运行机制”。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丁见民教授主持,共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钱乘旦教授便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什么是文明?”。他指出,从18世纪至今,全球学者对文明的定义众说纷纭,至少有200余种。但这些定义大多局限于国家、政治或文化的某个方面,难以全面概括文明的丰富内涵。钱乘旦教授强调,文明并非仅是国家或者政治实体的产物,而是更为宽泛且复杂的概念。他认为,文明是人类从纯自然状态中脱离出来的一个漫长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社会分工、血缘形态等多个方面。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积累知识。这些活动使人能超出自然而思考,探讨“自我”与“生命”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超越自然状态的生活方式。

随后,钱乘旦教授深入探讨了文明的动力问题。他提出,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内部因素主要涵盖农业出现、生产工具改造及生产力提高等,这些因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钱乘旦教授指出,仅依靠内部因素并不足以阐释文明的发展历程,外部因素同样重要。不同人群之间的和平交往与战争,促进了知识、技术和文化传播。外部压力可以使得一个文明不断适应和变革,从而保持其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探讨文明的壮大过程时,钱乘旦教授分析了一种“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的模式。文明最初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出现的,这些文明的点通过交流和活动逐渐形成一个网络。以苏美尔地区为例,该地区在极其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发现了300多个大型聚落。国内考古学界最近几十年的发现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满天星斗”式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文明在中国并不是只出现在黄河流域,而是遍布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明的点通过交流和互动,最终形成了广阔的文明面。从点到面再到片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在地理空间上,也体现在政治形态上,从早期的城邦、部落逐渐演变为地域性国家和大一统帝国。文明的进一步扩张和壮大形成了文明圈。在资本主义形成世界性的体系之前,世界上出现了四大文明圈:东亚文明圈、南亚文明圈、西亚北非文明圈和欧洲文明圈,这四个文明圈的特点是它们不是和政治单元相结合,而是和意识形态相结合。

由此,钱乘旦教授阐述了文明的载体。他强调一个文明能够生存、延续和存在,必须要有两个载体:一个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一个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如果这两个载体都存在并且能够配合得位,则文明强盛,并能够长期延续和发展。但如果这两个载体只有一个或者配合不好,甚至相互对立,该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就会有巨大的障碍。

在资本主义萌生以前,以欧洲为例,作为社会整合与发展两大关键载体的政治组织与精神文化,呈现出非协同发展的态势。具体而言,古希腊地区未能构建起统一的国家形态,仅形成了众多分散且互相对立的城邦。罗马时期形成了强大的帝国,构建了强大的政治载体,但它长时期未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基本依靠军队的力量维持帝国。等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终于出现时,帝国却又逐渐趋于解体了。进入中世纪,基督教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层面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此时国家权力却陷入分散与弱化,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政治统一体。直至资本主义兴起,现代民族国家得以确立,与之相契合的民族意识也蓬勃发展,二者相互配合、协同共进,方才推动了西方的崛起。

在西亚、北非地区,伊斯兰教的兴起促使精神文化载体与政治组织载体实现了有效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为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南亚地区,精神文化力量虽十分强大,诸如印度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政治载体却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未能形成统一的政治格局。而中国自秦汉时期之后,逐步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与此同时,儒学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共同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钱乘旦教授探讨了文明的多样性。他指出,文明多样性自人类文明肇始便已显现,并延续至今。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对全球其他地区及文明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冲击。在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西方凭借其经济、军事与科技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殖民统治与文化渗透,进而催生了“西方文明中心论”这一论调。然而,这一目标并未实现。2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展开了不懈斗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不再局限于西方世界。至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临近世纪末时,各地区在传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凸显。

钱乘旦教授认为,世界仍将是一个文明多样性得以存续与延续的多元格局。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文明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讲座结束后,钱乘旦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