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细雨润新芽,大创薪火启芳华 ——历史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分享会


导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推进大创项目,历史学院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学风部于43日下午14:00在历史学院119举办了大创经验分享会,邀请了2021级本科生黄紫阳,2022级本科生帅宇轩、陈柏熙为同学们讲解大创立项答辩、中期检查、后期结项等有关问题,分享经验,澄清疑惑。

经验分享

 2022级中国史专业的帅宇轩同学以自己的大创项目“两宋之际南渡士大夫群体与地方社会互动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为例,介绍了大创立项答辩的注意事项。他指出,立项答辩有非常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答辩应当语言简练,速战速决,同时强化问题意识,避免面面俱到却无法突出重点的情况,并在这一过程中突出项目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他对古代史有关项目的注意事项做出了进一步说明,特别强调在古代史研究中的新材料、新视角和新方法三个层面,其中材料创新固然惊艳,但可遇而不可求;方法创新作为工具,不应喧宾夺主;因此大创选题围绕古代史的同学应当更多关注视角创新。

 2022级中国史专业的陈柏熙同学从选题、建立框架、展示与答辩、史料整理、论文撰写等几个层面对大创整体流程和自身开展大创经验进行分享。他强调,思考项目落脚点是大创项目的重点所在,通过思考自身项目选题可以如何与一个更大的历史问题相关联,可以拔高研究高度,并引导研究转向对学术更有贡献的方向。此外,他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展示与答辩的思路。他指出,答辩同学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将自身代入市场销售的身份,克服怯懦心态,说明研究主题与对象,突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创新之处,进而证明自身价值。

 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黄紫阳同学从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三个模块介绍了文博专业大创项目的开展流程。她强调了文博专业大创活动相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特殊性,相比其他专业,其大创项目“黄山风景区历史建(构)筑物类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和活化研究”与地方文旅产业结合紧密,社会经济价值突出。此外,她还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文博专业大创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呼吁同学应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大创,有关项目的疑难问题不应仅仅囿于咨询指导老师,还可以主动向其它老师寻求解惑。

  

  结语

通过本次大创经验分享会,同学们对大创项目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选题、答辩、结项等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本次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帮助同学们建立起本科生开展学术实践活动的认知体系,传递了史院学子大创科研的宝贵经验,为即将投入到实践调研工作的同学们提供充分的借鉴参考。期待史院学子在往后的大创科研实践中大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