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历史学科教学实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5月8日14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建悦庐棠墅杯”第二届大学生历史学科教学技能大赛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历史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精心策划筹备,旨在搭建高质量教学实践平台,推动历史教育创新发展。
多方协同筹备,构建专业赛事平台
大赛筹备过程中,历史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积极联动教育资源,特邀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第七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的资深历史教师参与指导与评审工作。赛前,各校教师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为参赛学生开展多轮教学指导,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到教态展示等方面给予专业建议。筹备团队对大赛流程、评分标准、场地布置等环节进行反复研讨与优化,确保赛事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参赛选手营造良好的竞技环境。
三大主题赛场,展现多元教学风采
“制度之变・文明之基——中国古代制度变革对国家治理的塑造”主题会场的选手们在历史学院351教室展开角逐。本场评委由天津市学科骨干教师、区级名师、天津市第七中学正高级教师李建卓老师,南开中学高级教师张明老师以及学生评委柯圆圆组成。十位选手围绕中国古代历史课程内容,深入剖析制度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教学设计与生动的课堂呈现,展现出优秀的教学潜质。
在评委点评环节,南开中学张明老师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深度的指导意见。他强调课程设计应合理把控体量,充分发挥板书的引导作用,同时对AI评价标准在历史教学中的适用性展开探讨。张明老师着重指出历史教学需坚守客观史学原则,避免课堂内容碎片化与思维断裂,要善于运用课本史料,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构建系统逻辑体系,补充动态、纵横交织的历史脉络。第七中学李建卓老师从多个维度为选手指明提升方向,包括摆脱机构培养模式的束缚,注重课程内容与实地实习的结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在政治史教学中凸显古今联系与国家治理理念,彰显“四个自信”;强化问题意识,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充分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优化板书设计,注重结构性与思维引领性,审慎思考AI技术的运用;规范教姿教态,保持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等。
“器物之力・文明之光——技术发明与生产力进步对文明形态的推动”主题会场选手们的角逐于历史学院352教室精彩上演。新华中学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长武晨微老师,二十五中高级教师张美虹老师与学生评委黄思竹共同担任评委。十位选手紧扣技术与文明的关系,结合课程内容,通过丰富的案例与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技术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充分彰显教师风采。
新华中学武晨微老师对前五位选手的整体表现予以肯定,同时武晨微老师提醒选手关注中学生学情,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学术化。二十五中张美虹老师高度赞扬选手们在课程引入环节的创新设计,她认为部分选手结合高考题开展讨论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张美虹老师肯定了部分选手分点阐述、逻辑清晰的教学方式,但授课表达能力还需通过持续练习进一步提升。
“族际之合・中华之魂——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主题会场的选手们在历史学院353教室展开激烈比拼。南开区级骨干教师、南开中学历史学科主管张玉彩老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齐广老师与学生评委牟嘉荷共同评审。九位选手聚焦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深入挖掘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内涵,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展示,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南开中学张玉彩老师从课件设计、授课方式、板书设计与课程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她强调课件应简洁清晰、图文并茂,突出时空观念与教学重点;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史料意识,引导正确历史评价方法,实现课程升华;板书在教学中不可或缺,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计;教学需兼顾课程完整性,合理把握教学难度,适应中学生认知水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齐广老师则着重强调教学内容与课件的精简优化,避免幻灯片播放过快影响学生吸收,确保地图、史料的准确性,规范教姿教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避免课件喧宾夺主。
赛后感悟分享,凝聚成长力量
一等奖得主朱仲睿回顾参赛历程时表示,自2022年暂别历史教学竞赛后,得益于南开历史学院搭建的全学段教学竞赛平台,得以在完成学业之余重返赛场。备赛期间,他积极探索学术成果向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化路径,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深切感受到天津历史教研严谨治学、助力成长的浓厚氛围,期待学院教学竞赛持续创新,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等奖得主杨晓俊详细分享了赛事准备过程。在第一阶段,她深入研读教材,通过B站、微信等平台学习优秀教学范例,精心构思讲课思路,广泛搜集文字、图片史料,完成PPT制作,确保内容丰富详实;第二阶段,在赵子钦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对PPT进行优化完善,调整讲课思路,并开展8分钟试讲,不断精炼讲稿、打磨细节;第三阶段,通过现场聆听评委点评,尤其是张玉彩老师对其他选手的点评,在教姿教态等方面获得宝贵启发。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新一代教育候选人的专业素养与教育热忱。”评委张玉彩老师这样说道。在整场比赛中,张玉彩老师认为参赛同学们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呈现,展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教态自然得体,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历史思维的启发。张玉彩老师表示,“这些优秀学子让我看到了历史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期待他们未来在真实课堂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赛事圆满落幕,揭晓获奖名单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各奖项尘埃落定,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2023级中国史硕士生王丽萍
2024级世界史博士生朱仲睿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杨晓俊
二等奖: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刘泊彤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陈怡帆
2023级中国史硕士生牛舒瑶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常晟嘉
2021级世界史本科生缪淳熙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朱津桥
三等奖:
2024级中国史硕士生杜淑珩
2024级世界史硕士生吴亦飞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刘叶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祖拜代•加马力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陈志轩
2023级历史学本科生马梓萱
2023级中国史硕士生蔡雪菲
2024级世界史硕士生柴正华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陈依琳
优秀奖:
2023级历史学(伯苓班)本科生高旖旋
2023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生冯迎迪
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段怡帆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李若涵
2023级历史学本科生陈胜泽
2023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生郭锦煜
2024级中国史硕士生曾嘉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吴佳豪
2021级历史学本科生刘仪
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宋天泽
2023级中国史硕士生陈健鸿
(“制度之变・文明之基——中国古代制度变革对国家治理的塑造”主题会场选手及评委合影)
(“器物之力・文明之光——技术发明与生产力进步对文明形态的推动”主题会场选手及评委合影)
(“族际之合・中华之魂——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主题会场选手及评委合影)
此次“中建悦庐棠墅杯”大学生历史学科教学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才能的舞台,也为历史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交流平台。未来,历史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历史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