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举行教师暑期国情研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指导下,7月9日至11日,历史学院50余名教师赴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以“弘扬沂蒙精神.,践行教育家使命”为主题的暑期国情研修活动。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深刻昭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必须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军民水**融、生死与共的壮丽诗篇。学院教师们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英雄孟良崮》教学片,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全体教师在烈士墓区前三鞠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沂蒙红嫂纪念馆,学院教师们学习红嫂们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并重走“支前路”,沉浸式感悟沂蒙精神内涵。在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学院教师们驻足观看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直观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彭贺超副教授参观后表示:“此次通过‘实物遗址+沉浸式演绎展’形式感悟沂蒙精神,接受了一次直抵心灵的党性教育。沂蒙精神跨越时空,令人倍受触动。作为高校教师,我会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弘扬沂蒙精神,从中汲取信仰与奋斗的力量,扎根三尺讲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好新时代的‘支前路’。”

       学院新入职教师张智超表示,“当看到‘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王换于无私哺育革命后代的感人故事,灵魂深处受到强烈震撼。沂蒙人民以赤诚之心、血肉之躯筑起了打不垮、摧不毁的铜墙铁壁。这份奉献与牺牲,并非单纯出于朴素情感,而是建立在对党的宗旨、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深刻认同与坚定信仰之上。作为青年教师,我将时刻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永葆赤子之心,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不断砥砺初心。努力把沂蒙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自觉。”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老区发展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位于红色沂蒙革命老区。二十余年来,代村从贫困落后村,已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模范村”,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成功典范。

       学院教师们走进代村,实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并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十四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委常委,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开展深入交流。王传喜从旗帜引领、骨干带动、产权改革、精神滋养、依靠群众、守正创新等多个方面介绍代村在建设新农村、促进人民增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这些宝贵经验,引发了学院教师们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的深刻思考。

       在位于代村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学院教师们考察了沂蒙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当地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学院团委书记李凡一说:“兰陵代村之行,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感其从‘穷乱差’到‘富裕美’的蜕变,其党建引领、产业助基的发展路径,堪称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受触动,我们要把代村的案例讲给学生,播撒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种子。”

探寻简牍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临沂是简牍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典籍,使失传千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学院教师们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详细了解了简牍的出土、整理、研究过程,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朱彦民教授在参观后表示,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科研的素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研修期间,全体教师以“学习教育家精神,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开展了深入地研讨交流;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以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准则”为主题,与新入职教师进行了交流。

       研修期间,历史学院还与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行了座谈会。双方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推动两校历史学科的发展,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国情研修活动,是历史学院深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历史学院将以此国情研修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促进学术研究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融合,拓宽历史学科研究视野,强化“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使命担当,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学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