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及明清社会经济史前沿工作坊举行


(通讯员 乘昕昕)614日下午,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与学术团队建设项目·清史及明清社会经济史前沿工作坊”在学院237教室举行,项目组成员许檀教授、常建华教授、卞利教授、余新忠教授与张传勇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进行评议。近百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工作坊第一场“明清基层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秩序”中,许檀教授以《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为题,对自己数十年来华北商品经济流通的研究,作了高度概括,并分享了田野考察、解读碑刻文献等方面的心得。卞利教授的报告则将大家带入丰富多彩的明清徽州世界,讨论了民间规约如何规范社会秩序与经济秩序的问题,指出应避免夸大民间规约的管理与自治功能。

 

 

第二场“明清日常生活的逻辑与纽带”中,常建华教授介绍了自己近年对康熙巡游的研究情况,特别强调了康熙出巡的内容与意义表达,乃是展示以儒家政治文化治国的象征性,阐释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余新忠教授以清末山西广灵刘氏处方《手到生春》为例,讨论了类似流水账的处方册中所展示的日常医疗世界。指出,医疗文化史应将医学、人、社会文化体系综合起来全面考量。张传勇副教授则以《明清村镇城隍信仰考论》为题,讨论了明清村镇城隍信仰的源起与发展问题,提出了城隍信仰官方化发展之外存在的其他发展路径。

 

最后,郑振满教授与赵世瑜教授分别就上述议题进行了精彩的评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