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史学》
稿约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史学。在过去、现实与未来之间,建立一种充满希望的稳定秩序,是人类的理智和情感与生俱来的渴望。每一时代的知识人、历史学家,总会泛起“重写历史”的冲动,找寻被湮没的影像和声音,呈现社会与人性的复杂肌理,从而丰富人类有关自身的认识。南开史学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先锋和典范。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南开史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百年以来,先贤硕学筚路蓝缕,后继者恢弘开拓,逐渐形成了“中外交融,古今贯通”的学科特色和“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史学传统,从而奠定南开史学在海内外学术界的重镇地位。百余年来,一代代的南开学人胸怀时代发展之全局,继承“新史学”之创造精神,致力于开创中国现代史学的新格局、新趋势、新领域,并在中国史、世界史、文博考古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取得一系列卓著的学术创获。1980年,在郑天挺、魏宏运等前辈的倡导下,南开大学历史系创办《南开史学》,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自由而切实的学术讨论。”1982年,《南开史学》获得正式刊号,由陈振江担任主编。1993年,因经费拮据而暂时停刊。该刊前后发行26期,刊文405篇,是当时中国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学术刊物。为赓续学脉,进一步弘扬南开史学,2019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决定恢复出版《南开史学》。该刊将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依托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致力于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学术前沿,不断推动南开史学固本开新,为中国史学的发展贡献南开力量。2023年,《南开史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集刊核心目录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CSSCI)核心目录,并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2023年度资助集刊。关于本刊的旨趣、栏目、投稿等具体事宜,谨告白如下:

一、本刊旨趣

《南开史学》倡导本土与域外、宏观与微观、思想与学术、史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注重原创性、开拓性和跨学科的学术实践,鼓励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史学研究。本刊面向国际学术界征文,接受中、英、日文稿件,实行匿名评审制度。

二、栏目设置

本刊栏目包括三类:一是名家专稿。每期特约一位国内外知名史家撰写具有前沿性质的学术论文。二是特色栏目。每期邀请一位著名学者负责专题研讨的特色栏目。三是常规栏目。大体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思想史、社会史、环境史、医疗史、科技史、世界现代化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以及书评、学术综述等。

三、投稿须知

1.本刊注释原则上参照《历史研究》的编辑体例,同时参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规定的编辑体例(如需要出版社规范,可向编辑部索取)进行编排。

2.论文需要提供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限300字以内)和不超过5个的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用空格隔开;英文关键词用逗号隔开)。具体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格式请参考我刊过刊。

3.请随稿附上个人信息(如姓名、单位、职称、联系方式、主要研究方向)。

4.请作者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引用规范,文责自负。

5.请作者提交电子版文稿。请勿一稿多投,无论是否录用,投稿三个月内发给通知。

6.稿件字数请尽量控制在2万字以内。

四、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五、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nksx1804@163.com

六、编辑部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史学》编辑部,

邮编:300350           

供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编辑:朱津桥

审校:段晨萱 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