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邀请,《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吴志军做客南开史学青年论坛(7),以“关于撰写中共党史学术论文的若干问题”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江沛教授主持讲座,马院林绪武副院长、历史学院贺江枫副教授、王凛然及张岩讲师和历史学院、马院近百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吴志军编辑首先对党史研究投稿文章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党史研究领域存在着作者群和优质稿源减少,部分投稿写作不够规范等现象。接着,吴志军编辑又结合多年编辑审稿的工作经验,对中共党史研究有关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提出了若干建议和“负面清单”。
吴志军编辑强调了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的重要性,指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关注和研究的历史问题,撰写优秀的中共党史研究论文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吴志军编辑还指出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个人的事业,应该规避合作性的论文写作带来的各种问题。
吴志军编辑接着结合编辑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具体案例,列出了党史研究的一些“负面清单”。如在选题上,应避免使用含混、具有较大争议性的概念;避免将思想与实践放在一起研究而应有所侧重;避免“新瓶装旧酒”,而应“创新求实,追求真理”;避免与现实距离较近并牵连较多的研究,在不同年代的类比研究中要保持谨慎;在论文中为保障真实性,尽量减少使用化名;处理好整体性的论文写作和分章节的论文发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难以处理的宏观研究、缺乏实质意义和价值的考证性研究和个体史研究等等。吴志军编辑进一步指出论文在选题上应当追求学术价值和历史关怀,同时也要关注阅读的趣味性。吴志军编辑还指出了学术史梳理评析的注意事项,指出历史研究是在学术史的脉络中与前人的对话,不能只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罗列,只关注研究论文而不关注有关著作,而要对前人研究进行综合的分析,指出其不足和自身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在史料的搜集、选择与利用上,吴志军编辑指出应该避免使用单一史料,堆砌使用史料,大篇幅引用史料和盲目信任史料等问题。
吴志军编辑接着强调了一些相关论文写作中的各部分内容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标题应涉及时间要素,不能过于通俗,处理好主标题与副标题、标题与二级标题的关系。正文引言内容不宜过多,可以对研究背景进行必要的简短介绍,不宜直接牵涉现实问题。论文各部分内容应具有层次感,规避先宏观再微观、先综述后分述、“三段论”等叙述方式,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与篇幅的平衡。论文的结尾不宜称为“结论”,可以为“结语”,而如用“余论”则在该部分对文章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引申和阐发,同时在结尾部分应该提升文章的思想价值和论述气势。
吴志军编辑在报告的最后进行总结,强调学术论文写作应同时处理好学术规范和文学规范,不仅要具有历史感,以问题为导向,讲述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事件,还要叙述流畅,表达清晰,用语规范。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前景以及处理党史研究论文学术性与政治性关系的方法等问题与吴志军编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座师生获益颇多。
活动最后,江沛教授结合报告内容与实际的教学工作,对历史学院学生的论文写作规范情况进行分析,向学生们强调了论文写作能力与写作规范的重要性。双方都表示,今后将进一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通讯员: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