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先贤

郑天挺(18991981),原名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人。著名史学大家、教育家。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30年代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西南联大历史学系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所长。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系主任、秘书长。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1963年任南开大学副校长。还担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人等。郑天挺擅长清史研究与考据,著有《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墨勒根王考》《多尔衮与九王爷》《发羌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附国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薄缘夷之地望与对音》《历史上的入滇通道》《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的变迁》《清史语解》《清代的幕府》等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代表性著作是《探微集》和《清史简述》。主持点校《明史》,与翦伯赞共同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毕生积累的资料卡片和日记,经整理出版的有《郑天挺隋唐五代史讲义》《郑天挺元史讲义》《郑天挺明史讲义》《郑天挺清史讲义》《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先生到南开后,首先抓教学。他规定,教师上课必须按教研室集体讨论的教学大纲讲授,并须先在教研室试讲,再正式登坛授课。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中国通史基础课,并开设隋唐史、明清史、明史专题、清史专题、史料学、明清土地制度、清史制度等十余门选修课。又招收清史方向的研究生,为全国高校和科研所培养输送人才。先后创建明清史研究室和历史研究所,组织筹建博物馆学专业。晚年,受教育部委托,开办明清史进修班,在天津主持召开了第一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郑天挺先生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崇高的品格与社会声望,主持南开历史学系教学科研近三十年,奠定了南开史学重镇的基础。他把北大史学的优良传统带入南开,倡导“求真、求新、求用”的学风,为继梁启超、蒋廷黻之后南开史学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