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国学大师。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
梁启超学识渊博,在史学、文学、哲学、佛学等人文社科诸多领域都有较深造诣。早年参与领导戊戌维新运动。1901年至1902年,先后撰写《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揭开“史界革命”之序幕。晚年专注教育文化事业和史学研究,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等。所遗《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今人新编《梁启超全集》凡二十集,一千五百余万字。
1921年秋,梁启超应聘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课程,题目为“中国历史研究法”。该课为文、理、商三科必修科目,每周一、三、五下午开讲,听讲者除本校学生外,其他各校师生旁听者甚多,每次多达数百人。梁启超授课认真,兴致颇高,演讲二小时以上,毫无倦容。南开学子称道他是“中国史学的革命家、创造者”。次年,梁启超汇合讲稿修订为同名著作问世。《中国历史研究法》包括“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中国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与鉴别”“史迹之论次”六章,会通中西史学理论及方法,力图构建中国现代史学之理论基石。
除频繁来校演讲外,梁启超又积极与南开大学协商承担文科的发展规划,并有物色一流学者、筹办“东方文化学院”的具体构想,终因经费等因素未能实现。1925年后,梁启超就任清华学校教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