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史学名人讲座(117)】赵毅先生纵论明代西域的经营方略



20191021日上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赵毅先生做客历史学院天挺阁,进行了一场题为《明代西域经营方略》的学术报告,此报告列入“南开史学名人讲座”(117)。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庞乃明教授主持,历史学院卞利教授、师资博士后段维聪老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德义教授以及30余位硕博研究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赵毅先生首先对“西域”概念进行了界定,强调其为狭义西域,主要在今天的新疆范围以内。赵毅先生指出,自汉语西域概念出现以来,西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地区,是国家控制力相对缺失的移动边疆,西北各族在此竞争十分激烈。赵毅先生回顾了历史上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经营管理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冲突,指出谁的军事威慑力强、经济实力强、文化渗透力强,谁就可以掌握西域。

接着,赵毅先生梳理了明朝历史上的西域经营方略。他说,洪武时期,“来贡者不拒,不来者不强”,明太祖在嘉峪关外设置了五个羁縻卫所,也曾派出少量使团出使西域,但对西域影响较小。永乐时期,明成祖为标榜自己皇位得来之正,“广为招徕”,多次派遣使团在西域地区进行政治宣传,完善了以哈密卫为中心的关西四卫,忠顺王开始代表明朝在哈密地区进行管理,有超过二十个国家或地区对明朝进行了朝贡。仁宣时期,明朝西域政策开始内敛收缩,并撤回赴西使节。成弘时期,伊斯兰化的吐鲁番政权开始侵夺哈密,并在正德时期控制了哈密。此后的明王朝围绕哈密卫的兴复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嘉靖皇帝最终决定“闭关绝贡”。但明朝并未完全闭关,仍有一些西域政权前来朝贡,只是交流比过去大幅减少。

赵毅先生最后强调,明王朝对西域的经营方略存在严重失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此前的汉、唐两朝相比,明朝重点经营的哈密卫并不处于西域的中心地带,当地没有具体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也无足够的镇守驻军以及有效的屯垦戍守,从而导致明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十分微弱;与以后的清朝相比,明朝在西域没有真正实行王朝的法律,主要是按照民族习惯法来处理西域各地的刑事、民事纠纷。明朝没有清楚认识到东察哈台汗国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使得西域地区的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导致明朝最终无法掌控西域,也为清朝乃至近代的国家统一留下了巨大隐患。赵毅先生总结说,“东突厥斯坦”观念的形成与明朝的战略失误也有很大关系。如今新疆的民族问题、文化问题依然十分复杂,如何维护新疆地区的和平稳定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赵毅先生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学术演讲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同学们积极提问请教,吴德义教授就东突厥斯坦问题、庞乃明教授就明朝西域的战略考量问题与赵毅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卞利教授对本次讲座点评总结。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讲座开始前,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会见了赵毅先生。

                                  (通讯员张玉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