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10:00,南开史学伯苓班系列讲座第53期、南开大学毅生书院第四期系列活动第5期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127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发现大足——作为世界遗产的石刻艺术及其现代传承”,由大足石刻研究院(博物馆)副院长艾智科研究馆员主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炎教授主持。大足石刻博物馆主任胡登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曹杰、齐广、史正玉老师以及本硕博各级学生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艾老师播放《大足石刻》宣传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向与会师生直观展示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随后,他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博物馆)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赠送《大足石刻总录》一套,希望搭建起双方在学术交流与优秀文化传承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桥梁。
图一 赠书仪式
艾老师首先从大足石刻的开凿历史与发现过程切入,系统梳理大足石刻从唐代开凿至宋代鼎盛的营建脉络,并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大足石刻造像的艺术风格与历史价值,特别强调了古代多位历史人物在大足石刻开发与研究中的奠基性贡献。紧接着,艾老师追溯近代以来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保护历程,从梁思成、杨家骆等学者的早期考察,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建设背景下的系统性保护,再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面展现大足石刻从地方性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舞台的光辉历程。
图二 主讲人艾智科院长
在保护与传承部分,艾老师以千手观音造像的修复工程为例,具体阐述大足石刻在修缮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大足石刻的保护方式正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保护手段也从传统的工程性保护向科技保护迈进。此外,通过“大足学”学科建设、《大足石刻全集》的编修以及文旅融合等多维度举措,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传承正逐步实现从学术研究到社会推广的全面转型。
借《天下大足》舞剧的展示,艾老师还对大足石刻的“文旅融合”保护做出展望,希望将大足石刻打造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和世界级旅游景区。
交流环节,曹杰老师结合自身参观经历,高度评价大足石刻在宋代社会平民化与世俗化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艾老师对此进行补充,并介绍中小石窟开放试点的最新进展;齐广老师结合安岳石窟的考察经验,与艾老师探讨大足石窟中道教与民间信仰的保存状况,胡登俊主任进一步补充不同教派文化在石窟艺术中的独特表现;史正玉老师从南北区域对照与通代研究的视角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得到艾老师的高度赞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晚波以大足石刻位置的交通价值向老师提问,艾老师、胡老师分别从大足石刻独特的交通区位出发,做出详细解答。
夏炎老师联系大足石刻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文物博物馆学、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底蕴,结合新时代需求下大足石刻的传承与再生需求,为未来合作做出展望,本场讲座在丰厚的收获与长远的展望中圆满结束。
图三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