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和肖玉秋教授接受天津电视台采访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为反映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悠久的历史联系和文明交流成果,天津电视台推出八集纪录片《微乎大观》。在第四集《交汇》和第七集《叶脉》中,节目组分别对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和肖玉秋教授进行了采访。

       杨巨平教授多年来从事丝路文明互动与交融的研究。他在2024年11月主编出版的六卷本《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涵盖了汉唐之际希腊化文明遗产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传入中国、融入中华文化传统的历史进程。《微乎大观》节目组邀请杨巨平教授担任第四集的历史顾问,并就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面唐代铜镜背面的图案纹饰和“天马西来”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专题采访。

        杨巨平教授指出,唐代瑞兽羽人葡萄纹铜镜上出现了葡萄纹、忍冬纹、羽人、飞马等多元文化元素,表现出西方纹饰与中国工艺的结合,这正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至中国的体现。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文明和希腊文明最早正是在中亚地区相会。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远至中亚和印度,随后希腊人在当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文化开始在中亚地区传播,在与东方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多元一体的希腊化文化。约二百年后张骞出使西域抵达中亚,希腊化文化遂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典型代表如葡萄纹饰、飞马图案、犍陀罗佛教艺术等。

        肖玉秋教授长期从事中俄关系史的研究与教学。2025年6月,应《微乎大观》节目组的邀请,肖玉秋教授与专程来天津的蒙古国驻华使馆参赞娜仁图雅,就中蒙俄万里茶道以及茶叶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肖玉秋教授与蒙古国客人在天津古文化街品茶,参观老字号“正兴德”茶庄,并一同查阅天津藏茶叶贸易档案。

        在接受采访时,肖玉秋教授指出,万里茶道既是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的一个重要纽带。自18世纪起,产自中国福建武夷山的茶叶,经多个省份,穿越蒙古草原与戈壁,抵达边贸重镇买卖城和恰克图,继而远销莫斯科、圣彼得堡,总长度达13000余公里。1861年中国首个海关在天津设立后,天津成为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纪录片的第四集和第七集已于8月21日、22日、24日和26日分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和天津卫视播出,俄文版将于8月30日至31日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俄语频道《纪录片》栏目播出,英文版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频道播出。此次采访展示出历史学院学者的国际视野与合作精神,也是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科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体现。

《微乎大观》第四集《交汇》链接:

https://tv.cctv.com/2025/08/21/VIDEPqVBEfdMXCzoa4hCv2Rp250821.shtml?spm=C55924871139.PY8jbb3G6NT9.0.0

 《微乎大观》第七集《叶脉》链接:

https://tv.cctv.com/2025/08/24/VIDERl5gEl4yDwS486k1biuf250824.shtml?spm=C55924871139.PY8jbb3G6NT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