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柴正华 摄影:彭懿菲 钦能行 黄尉)金秋送爽,史学迎新。2025年9月25日下午,历史学院2025级迎新大会在津南校区业务西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校友代表、班导师、辅导员及全体2025级新生共同出席活动。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首先致辞,他强调历史是一门开放并面向未来的学问,通过对院训“惟真惟新,求通致用”进行解读,为新生们阐述了历史学的当代价值与使命。“惟真”是史学的根基与责任,要求严谨求实;“惟新”是学术的灵魂,南开史学百年历程正是不断创新、引领潮流的写照;“求通”是境界的升华,通过打破壁垒形成宏阔视野;“致用”是责任与使命,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传统,以历史智慧服务社会。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余新忠指出,历史学的人文价值愈发彰显。AI无法替代人的灵性与温情,历史学在滋养心灵、守护文明温度、构建价值方面不可替代。他寄语新生:涵养开放包容的胸襟,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树立追求卓越的志向,坚守敬业负责的精神。最后,余新忠强调历史学不仅是专业,更是终身素养,希望同学们在南开锤炼本领,培养情怀,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史学新人。
教师代表、南开大学杰出教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付成双教授结合自己求学、研究的探索之路,深情回顾大学时光的珍贵。他坦言“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并真挚寄语新生:多读书、勤思考,重视理论训练;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强健体魄、乐观友群,做到身心兼修;一心向善、涵养公心,做有温度的历史学人。面对AI时代与人文学科的挑战,他鼓励大家“把路走宽”,以扎实的学术根基和开阔的视野应对未来。
校友代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南开2012届毕业生苗润博重返母校,分享了三点珍贵的南开记忆。其一,是恩师王晓欣教授让他深刻体会到“教学重于科研”的师者本色,塑造了他对教师身份的认知。其二,是自由而深入的阅读体验,他强调“自主性阅读”和通读经典的重要性,警示当下“研究者日多,读书人日少”的学术隐忧。其三,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历练,使其从“一腔热血”转向具有独立清醒现实关怀的思考。
在校生代表、2022级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郝亚婷以“十年南开路”为主线,分享了她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术成长与心路历程。她坦言博士阶段曾面临研究瓶颈与投稿挫折,但正是“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院训精神支撑她不断突破自我。她鼓励新生保持好奇、坚持热爱,在皓首穷经中锤炼匠心,在现实关怀中彰显史学的时代价值。
新生代表、2025级本科生徐瑞表达了对南开史学的向往与憧憬。她表示,历史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力量。作为新时代史学新人,将以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指引,以史为志、以学赋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青春在历史的回响中绽放光芒。
赓续师道,传承薪火。历史学院党委书记翟明睿为2025级本科生班导师颁发聘书,并为新入职教师颁发纪念牌,感谢他们投身史学教育事业,勉励其立德树人、潜心育人。
大会最后,全体师生起立齐唱《南开校歌》,在激昂的旋律中,2025级迎新大会圆满落幕。愿所有史学新人以此为起点,在南开史学的沃土上扎根生长,以真知灼见书写新时代的史学篇章,以历史智慧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