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英译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召开。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南开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部副部长孟德龙、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付成双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历史学院副院长丁见民教授主持开幕式。

出席会议的有5位国内知名世界史学者,分别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洋、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松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祝宏俊、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乃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英译专家代表、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霞、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副主任李春江和作者团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晓旭一同出席。
付成双教授在致词中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颇受读者好评。该书是杨巨平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潜心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跨学科价值。学院将在研究平台、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张继海副总编辑高度评价了《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这次翻译和出版,能够使中国学者关于丝绸之路与希腊化世界关系的研究成果真正走向国际学术舞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学界思考方式与历史视野的重要窗口。
孟德龙副部长在致词中指出,《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英译项目的启动是对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再传播,是南开大学推动学术国际化,展示中国学者学术创新性的重要实践。社科部将在成果评优、对外联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随后的研讨会环节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主持。中华书局总编室主任助理张之光、《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责任编辑杜艳茹介绍了英译本的修订指导方案。该书英译版出版方、德国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的人文学高级编辑朱薇介绍了出版方对本书的期待和相关AI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总主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巨平简要介绍了该书各卷的写作背景和基本内容,以及英译版的具体构想。

各位专家在充分肯定英译版翻译方案的同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其一,要注意对中文版本进行细致的修订,适当删减部分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国外读者的需要。其二,侧重强调中国学者的新思路、新材料,为外国读者提供全新的研究资料和视角。其三,作者和译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力合作。译者在具体的专业术语翻译和引文回译上注意和国际惯例接轨。
杨巨平教授代表作者一方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认为专家组的意见坦率中肯,很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英译团队会认真思考专家组的建议,尽快完善翻译方案,争取按时高质完成翻译任务。
25日下午,英译团队和作者团队、出版社三方举行了修订协调会议,对翻译目标、基本流程、分工情况、作者译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确定了本书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和翻译方案。
此次英译研讨会标志着《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外译流程正式启动,全体成员一致表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竭尽全力,推出国际一流的翻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