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下午,南开史学名人讲座第211期在津南校区西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阎学通老师主讲,主题为“特朗普时代和数字时代的逆全球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见民教授主持讲座,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300余名师生参与讲座。
会议伊始,丁见民教授对主讲人阎学通教授的学术地位与成就进行了介绍。阎学通教授是中国国际关系领域的顶尖学者、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著有多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康社长发起,并得到了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召颖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发林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康社长等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随后,丁见民教授代表历史学院向阎学通教授颁发“主讲人”证书。

首先,阎学通教授指出常见的身份政治、制度主义和地缘政治等理论存在缺陷。例如,身份政治难以解释同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与华盛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时的行为差异。阎教授指出,在国际关系中长期存在结构与施政者的争论,即外部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谁起决定性作用。阎学通教授通过列举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关系破裂的案例,提示我们要重视决策者个人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阎学通教授谈到在数字时代,人类的生活空间发生变化,部分人在网络空间生活的时间超过自然空间。例如,俄乌战争在自然空间和网络空间同时进行,网络空间战已成为与传统军事行动并行的第二战场,其优势直接影响战局。同时,人们每日接触的信息主体是虚假信息,判断真伪成为巨大挑战。
随后,阎学通教授对特朗普的决策进行分析。阎教授认为特朗普属于“个人利益优先”的决策者,常将个人荣誉置于国家战略利益之上。在政策方面,特朗普偏好使用关税这一工具解决所有复杂的国际问题,其增加关税、抵制WTO、抵制全球化等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秩序,更因特朗普决策高度个人化,不可预测,加剧了全球局势的不稳定。
阎学通教授对全球化、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概念进行了区分。阎教授指出,2017年特朗普上台标志着“去全球化”政策的开启。关于逆全球化的深层影响,阎教授认为,逆全球化会导致政治上安全问题、军事冲突增多,人道主义衰落,强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增强;经济上则会加剧市场割裂,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出现两极分化。阎教授预测,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政策下将持续走低,而美国则会从民主走向独裁,出现知识分子外流等现象。阎教授判断,逆全球化进程至少会持续10年,中美实力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且下任总统大概率会继承这一政治路线。
最后,阎学通教授分析认为,逆全球化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引发了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不满,进而催生民粹主义浪潮并扩散至发展中国家。阎教授强调,社会历史环境变化会促使决策者类型发生转变,并强调应当区分决策者的形成机制与其国际影响这两个研究维度。
在随后的评议环节,与会学者就讲座的多个议题与阎教授展开对话。韩召颖教授提到在观察国际关系时,要学习阎教授的批判性思维,逻辑缜密地思考问题。强调批判性思维并不停留于质疑,还要根据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大家去阅读阎教授的新书《师者何为》。

张发林教授分享了与阎教授过往的经历,讲述了阎教授对其学术研究的启发。张发林教授提到阎教授创办了《国际政治科学》《中国政治科学》杂志,并组建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学术共同体,形成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清华路径。随后,多位学生踊跃提问,阎教授一一给予解答。

会议最后,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康社长介绍了阎学通教授的新书《师者何为:漫话国际关系教育》,指出该书是阎教授数十年的教育心得,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并为南开学子提供现场签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