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丨南开大学第四届“天挺研究生史学论坛” 主题讲座(一)


 


讲座题目:

人工智能环境中的历史学家:技艺的可能性与人文学的辩论

 

主讲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赵思渊教授

 

主持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卞利教授

 

时间

20251122930-1130

 

地点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图书馆239多功能厅

 

主讲人简介:

赵思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江南区域社会史、数字人文。主持“清代地方公共支出问题研究”“清代乡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研究成果《清前期徽州乡村社会秩序中的土地登记》《士气之藩篱:清末常熟清赋中的士绅身份意识转变》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现代历史学与新技术的关系从来都是密切的。傅斯年曾说:“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2022年以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似乎显著改变了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场景。历史学当然身处其中,并已做出积极的回应。同时,和所有人文学科一样,历史学的核心意义是关于人类主体性的。这意味着历史学在探讨技术如何“赋能”之外需要更加聚焦于人文学科本身的使命。因此,有关人工智能与历史学关系的讨论是双重意义上的。我们既需要讨论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历史学的研究方式,也需要讨论历史学在一个有人工智能的人类社会中的前景是什么。